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态岛建设不能简单概念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8:54 东方网-文汇报

      专家呼吁崇明生态岛应考虑人文生态因素

      文/本报记者任荃

      多点绿化、少点污染,恐怕是多数人对于“生态”一词的理解。但在昨天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办的“崇明生态岛建设”院士沙龙上,沪上近50名院士、专家、学者对此却有话要说: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可简单概念化。

      软硬兼施

      何谓生态岛?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宋永昌说,
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新概念还没有标准的说法。他认为,在关注清洁能源、有机农业等生态技术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一些人文生态的因素,比如适度的人口密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人口素质、城乡的和谐发展等等。

      同样的建议出现在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的发言中。他表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人的概念远比生态农业、生态社区更重要。这个提醒让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沈建华频频点头。他记得自己在一次休假期间发现,一台设在崇明前卫村的沼气利用装置平日里纯粹是摆设,只有在有人参观时才派上用场,因为平日里,村民们更喜欢用石油液化气。

      内外兼顾

      生态岛建设很容易就事论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提醒大家别把眼光只停留在1229平方公里的岛内,岛外、尤其是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样值得关注。他举例说,1958年,长江北支零米以下河床容积为20亿立方米,到了上世纪80年代锐减至12亿立方米,如今仅剩下7亿立方米。照这样下去,早则20年,晚则四五十年,北支将被陆地所取代,崇明岛也就不再是岛了。地理环境变了,原来的规划、想法也许就不适合了。

      蓝图易画不易改。中科院院士沈允钢的话语重心长:“崇明岛开发既要快马加鞭,又要慎重其事,否则好心也会干坏事。”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比如,讨论能源规划前最好先摸清崇明的能源家底:电力总需求有多大,日照、风场的具体情况如何,每年有多少秸秆、芦苇可以利用等等。

      表里如一

      按规划,未来崇明的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22%递增至50%,但种树也得讲科学。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刘春江说,简单的绿色叠加只能做到“看上去很生态”。深入其内,树种的合理搭配、虫害的相生相克都值得好好研究。他建议,在崇明岛辟一块上海乡土树种的异地保护区,将那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树种引种于此地,以保持上海的生物多样性。

      沈建华则深感各方对于踩在脚底的土壤生态研究不够。他觉得土壤内部虽然看不见,也似乎与外界不大相干,但土壤作为万物之源,其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