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物春秋:奇才赵德平(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1:08 中国广播网

  人物背景:赵德平,国家一级编剧,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曾担任《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等八部影视作品的编剧,创作了《吃饺子》、《夸七爷》、《特殊邀请》等40多个小品,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中国电影百花奖等国家级大奖,一度被称为“赵德平现象”。

  中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记者冯慧玲)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小品大赛中,
全国共有3600个作品参赛,最后24个作品进入决赛,而赵德平的作品就有三个入围决赛,并全部获得奖项。其中《夸七爷》、《特殊邀请》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比赛之后,这两个作品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演一场火一场。说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赵德平说,还是因为作品离生活很近。

  赵:夸七爷就是一天我们村突然一天夜里,我想怎么这么晚还有这个?当时我记得是有一个记者跟我采访,我就去了,我一看,大开眼界。请的吹鼓手两拨,有吹的有唱的,有哭的,特别是雇了一个哭的舞队,这叫雇的哭托,就是哭。你就当这老爷子闺女哭,哭一次给多少钱,而且哭得非常好,还有伴舞的,非常热闹。特别是我们村有个老太太随份子去,是真事。我们村这个老太太跟死的那家多少有点矛盾,也就是村民之间的纠葛。这个老太太可有机会了,她去随份子去了。哎呀哭得那叫好,比唱得还好听,逗得那些看的人前仰后合。哎哟我一看,这就是农村的民俗民风,哎呀这个生活情趣太好了!所以我说一定要把它弄成个作品,果然,一炮打红!

  《夸七爷》片段:

  唱:老七爷子,七爷你思想最积极呀,68岁你做了绝育呀,少生优生人人夸,七爷你头上插红旗呀;你为男人树榜样,您为女人解难题呀;计划生育全靠你呀,你浑身上下上下浑身全是劲,联合国统一为您降下半旗呀。

  赵:她哭的那个语言就是生活中的语言,我的第一段词都没怎么改。她说七爷呀,从村东到村西,再好好不过你光老七,一辈子没离开过庄稼地呀,白天黑夜你啃地皮;在这作品里我就改成伴唱:你啃地皮呀啃地皮,啃地皮的那是驴,驴才啃地皮呢!为什么呢?因为地皮上长草了。然后他儿子就问,你为什么说我爹啃地皮呀?她就说你爹不天天放驴把那青草给啃光了?他儿子说我们家是养驴专业户,那就得放驴!那我就哭放驴!那后边的词就是七爷你天天去放驴呀,啃光了青草露地皮呀;招来了风沙沙尘暴啊,环境污染你是罪魁呀。这就叫艺术升华了,跟现在贴得很近。

  《夸七爷》片段:

  唱:我那天天见的、见不着的、心眼多的、不长毛的、没有头发、大秃瓢的王老七呀;老七爷子你可死,你咋死了?从村东到村西啊,好也好不过你王老七啊。一辈子没离过庄稼地,白天黑夜你啃地皮呀;

  老七爷子,七爷你天天去放驴啊,啃光青草露地皮啊;招来了大风沙尘暴,环境污染你是罪魁呀;

  老七爷子,七爷你事迹大无比呀,航天火箭您发发射,美伊战争您指挥呀,您和那基地有联系呀,敢去那五角大楼撞飞机呀;

  赵:我们参加完中央电视台的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回到团里以后已经很晚了,到家都十一点多了。我们这车一进大门,一看那么多人,我们不知道那些观众是等着我们。因为我们前面是广场,我以为是广场的老百姓在玩呢,谁想到都是等着我们呢,等我们回来,哎呀,真是太感动了。鞭炮也准备好了,当时那种场面啊,可惜没有留下来影像资料。都说你们可为我们大厂争光了,我们看完电视,而且每一个作品打分我们也打。

  而就在赵德平走到自己的创作高峰时,命运似乎是有意跟他开了个玩笑。

  赵:参加那人代会的时候,我胸疼的了不得,我说检查检查去吧,人代会那里有医疗室,一检查,说,你这可能不太好,让我赶紧就上协和医院去了。到协和医院检查说我这肝上发现阴影了,说你这个很可能是恶性肿瘤。当时还不让我知道,让我秘书知道了,瞒着我,我一看他们眼神我就知道我这病不太好,但是还没确诊。就一再让我弄,一再让我照。几天以后片子出来以后,这才知道是良性的,已经5平方厘米了,现在还长着呢,我就不做去。

  压力有那么几天,说恶性的时候有那么几天

  记者:当时想什么呢?

  赵:哎呀,我在会在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我这不就完了吗?赵丽蓉老师是我好朋友,她发现癌症以后那才几个月啊,我刚还做她工作呢,前些天我到她那里去,我说老太太,您没事,科学发展了,您这肿瘤就是恶性的,您也能瞧好了。我说我刚说完她,我就这样了,我说我这不就完了吗?真是,那时侯一点勇气都没有了,我都不想睁眼,我一睁眼我将来我就看不见了,就不想睁眼。我说我要真是走了,世界上就永远就没有了,我还写东西,永远都没有我了;再一个,我这家庭,我这孩子,都见不到我了;这个团我建这么好,我刚刚比较有点看头了,我白费这心了,我什么都见不着了。最让我费脑筋的就是那些天,我说我要完了。您知道我想一件什么事吗?我说我要是死了,绝不能火化。

  记者:为什么呢?

  赵:我说我就爱土地,我就想把我的尸首埋到那土里去。

  记者:一辈子都不离开土地。有没有流过眼泪?自己想到悲观的时候?

  赵:我跟您说那几天眼泪下来了,是怎么下来的呢?我那个司机还有我秘书我们三个人到北京看的病,我说你别让我家属知道,团里人也不要知道,谁也别让知道。我就回到我那土炕上去了,我就坐在底下那个椅子上,我说你把窗帘给我拉上,我不敢看窗外,因为窗户外头是我栽的一棵香椿树,我最喜欢那颗香椿树,我就看都不爱看了…我就合着眼睛呆着想:我怎么办,我就完了?我这个司机他劝我,他不劝我还好点,他一劝我……他说赵老师呀,您别那么想,您这病没事,保证能瞧好了,我知道这事。又呆半天他又说,赵老师,您说您这要真是死了,您有多委屈,您连一顿好饭都没吃上,他这么一说,我这眼泪就下来了。我说走走走,赶紧走,你别给我添烦,我说我告诉你,你别在人面前说这个去。

  记者;没吃一顿好饭,这话怎么说?

  赵;因为我鸡鸭鱼肉什么都不喜欢吃,我每天吃的都是粗粮,青菜什么的,我生活非常简单。我就不喜欢在酒桌上吃那些鸡鸭鱼肉,不喜欢那个,所以就造成了我一顿好饭都没吃过。

  记者:那经历过那样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您对生命是不是也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

  赵:我觉得人的生命在没有经历生死关头的时候,他是没有这种感受,经历了之后才知道:生,这人活着,是多么快乐,这是最最最,最值得珍惜的,是那么宝贵;再一个时间是那么宝贵。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赵德平比以前更加忙碌,大厂评剧歌舞团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外演出的日子也越来越多。

  记者:我看您系的红腰带,看来是本命年啊

  赵:是啊,今年正好是鸡年,我本命年

  记者:不知道今年的心态跟以前有什么变化吗?

  赵:没有。我觉得我越上岁数,我越来精神了。我们团的人都说您看您怎么那么大的精气神啊?我就觉得我的事就好象干不完一样,尤其艺术在一块,在团里,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永远是充满朝气。再有一个作品,弄了这台晚会,我还想弄一台比这个更好的;写了一个小品,我还写比这个再好的。我现在又在弄一个22集的电视剧,现在正在修改阶段。你看我一边弄这个,我还一边写着小品,我每个月还要弄两三台晚会

  记者:天哪!多累呀!

  赵:我这一宿睡两三个小时的觉那是很正常的,要5个小时那就是享受了!

  采访那天,赵德平特意安排几位演员在团里的舞台上表演了几个小品,演出开始了,我看见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座位坐下,专心致志地看着台上的演员。演出一结束,他就把几个演员叫到身边。我听到他在说,哪句台词说得语气不对,哪句话应该换种说法。

  记者:每一次下来之后就跟演员去交流怎么去改变,这是您的一个习惯啊?

  赵:为什么一到演出我就去看?因为这个东西你只有作为一个观众,你看到观众的反应,你作为作者你觉得观众到这里应该懂感情了,可实际演出效果没有动感情,没有被打动;你认为他笑,他没有笑。这就是作者和观众之间是有距离的,你只有坐到他们当中,也就当一名最普通的观众,这样再看这个作品,你就知道怎么改了。所以就是我说的那句话,作者只有面对观众、想着观众,你这个作品才能让观众喜欢,而不能是一个艺术家坐在屋子里玩艺术!

  跟赵德平说起他创作的那么多作品、曾经获得的那么多的奖项,赵德平只是淡然一笑,他说得到这些,他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

  赵:尽管我在生活当中是风风雨雨的,但是我所有的作品成功都不是我想象的,好象我要追求到什么程度,完全都不是。没想到这戏就成了,没想到这戏就拍电影了,没想到这戏就获奖了,没想到这小品就上中央电视台了,也没想到就上春节联欢晚会了,好象都是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都是要演出了,要写个小品;要汇演了,写个戏出来,我都是这么写出来的,从来都没有……

  记者:为着奖去的

  赵:没有,一个都没有。人家都说,赵德平的作品是观众给的,是演出来的,他都是演了多少场以后才获的奖,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说我是幸运的。如果单为拿奖写一个东西,很难成功,阻力太大了,一关一关且过不去呢。

  5轨我要总结的最主要的就是我没有离开过生活,没有离开人民大众。我有人民大众的感情,我有生活积累,我和人民群众一直生活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老百姓就喜欢看,观众就喜欢看。如果也把我搁在那个高楼大厦里头,坐在那屋子里,专门玩艺术去,那我想我写出来的东西一个也成功不了。

  记者:您的作品全是在室外进行的

  赵:写完了拿到老百姓当中去检验,我再改,再加工,才成的。

  记者:是经过生活的打磨

  赵:经过观众的经验。

  记者:那您最幸福的时候是获奖的时候呢还是到外头演出的时候?

  赵:不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和观众坐在一起看舞台上演我的作品,观众鼓掌,我那会儿一看观众鼓掌就激动;看观众流眼泪我也激动;看观众一笑,我开心。

  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今天声名远扬的剧作家,赵德平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到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而他也总是用一句话回答:脚不离大地,心不离人民!对这样的一位艺术家,我们也该相信,乡间沃野之间的那方舞台是属于他的,舞台下的观众和掌声同样也会属于他!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张春梅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