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发表文章揭开中国强大竞争力之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2:42 金羊网-新快报 | ||||||||
美国《商业周刊》5月30日一期发表文章《探究“中国价格”现象》。文章说该刊经过派人在中国直接调查,发现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巨大的竞争力有以下原因:中国经济规模极为庞大,在供应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能够使你非常方便地从数百家厂商那里买到你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国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厂家拥有力争去满足顾客每一个愿望的热情。该刊经过调查发表的文章,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反响。
对不少在内地投资设厂的港商来说,可算充分了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但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产品为何如此价廉物美,则有多方揣测,其中“靠政府补贴”便是最多人谈的一个借口。 就是因为这个借口,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包括近期已兵临城下的纺织品争端,以至备受瞩目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和升值问题,都应运而生。 不过,现在终于有美国人敢于用科学方法来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了。5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便有一篇题为《探究中国价格》的专题报道,综合分析该财经刊物派人到内地就这方面调查研究的结果。 这个探究的其中一大发现,就是“中国货强大的竞争力来自超大型的生产规模,也来自当地极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中国工厂的周围,你可以从众多的供货商那里买到各种小零件和生产原料”。 原来美国所揭开的中国制造业强大竞争力的神秘面纱,就是港商经常谈到的完善的生产供应链问题。的确,这是内地制造业较邻近地区的优胜之处。论工人工资,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平均工资,已较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为高,但商人仍选择在珠三角或中国其他地区投资设厂,主要是基于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 以制衣商为例,越南的厂房缺乏的任何衣饰配件,哪怕一颗纽扣、一根线,都必须由香港急运,才可保持生产,而在珠三角的厂房,当地已有充裕供应。 尽管对港商来说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但美国这一“惊天大发现”,对一些有关中国产品的指摘,或可释疑。例如,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向国会建议,要求对中国制造业提供政府补贴的制度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性贷款和资本,以至水电煤气等的补贴。尽管中国会对个别策略性行业有政策倾斜,但其言下之意,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是源于政府巨额补贴,如此有争议的论断又怎能成立呢! 当愈多美国人揭开中国产品竞争力的神秘面纱,对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便愈有好处。《香港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