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沈阳日报:“中国风暴”在荷兰为何戛然而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3:31 东北新闻网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同盛夏时节的雷阵雨,席卷荷兰世青赛的“中国风暴”,在一场意料之中的惜败后戛然而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甚至还夹带着冰雹,中青队带来的“强对流天气”,令长期沉闷的中国足坛有些手足无措。虽然三连胜令人们享受到一丝酣畅淋漓的清凉,但这场雨显然没有下透,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仍将面临酷暑的考验。德国式胜利VS中国式失败暴露中国足球苍白底蕴

  在几度落后情况下,在最后时刻反败为胜,这又是一次典型的德国式胜利。“师傅”的经典演绎,给“徒弟”上了教训深刻的一课。中青队球员技术优势非常明显,而且任何一名球员的联赛经验,都高于德国队球员的总和。可是,没有打过顶级联赛的德国队,却能在残酷激烈的世青赛淘汰战上取胜,靠的就是德国足球深厚的底蕴,中国足球在这个领域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德国足球的水平近些年呈现明显下滑迹象,技战术优势早已风光不再,年轻一代只剩下先天的身体条件。可是,德国有数十年的世界大赛辉煌,宝贵的精神财富滋育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从中德之战不难看出,处下风的德国队最大限度发挥体能和拼抢的特点,自始至终保持永不放弃的传统,以铁的纪律和铁的意志,将明确的战术思想表现到了极致。

  中国男足虽然有过进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经历,但从没尝过最终胜利的滋味,成年队尚且如此,青年人在大赛中惊惶失措也就在所难免。发挥失常的不只门将杨程一个人,包括冯潇霆在内的整条后防线,表现都远远逊色于前三场比赛,导致全队陷于非常难受的节奏中。真正决定中德之战结果的,恰恰是场外的诸多因素,说白了就是中青队还没学会如何赢得关键的比赛,在这个环节上,他们无法从中国足球的土壤里吸取到足够的营养。“中国风暴”戛然而止的主要原因显然在于先天不足。开放的激情VS僵化的思维挑战中国足球保守模式

  中青队四场失六球的防守,打着显著的中国烙印,令人惊奇的是,11个入球的进攻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中国男足的印象。攻击点近十人,每场都有世界波入球,点球和任意球屡屡建功,流畅的进攻赏心悦目,要知道,这些特点往往是荷兰、巴西等强队的专利。

  中青队能打出漂亮的攻势足球,除了精湛的个人技术外,更主要的来自于思想解放。备战安排在德国进行,完全摆脱以往“圈养”的约束,再加上克劳琛“放养”式思想的鼓励,中青队在场上尽情挥洒个人才华,于是释放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激情,彻底征服了对进球如饥似渴的中国球迷。

  “中国风暴”在荷兰渐渐平息,它在人们心中掀起的波澜却难以平静。如何让这支球队将进攻的激情一直保持下去,成为球迷最关注的焦点。足协过去强调以联赛为根本,联赛固然是一个锻炼的舞台,但中超强调防守的环境将很快扼杀年轻人的灵气,由联赛精英组成的国足就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中青队一旦回归联赛,很快就会被同质化,失去棱角和激情。在世青赛戛然而止的“中国风暴”,还有可能再来吗?(沈阳日报)[责任编辑: 赵鑫明](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