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印拟重修传奇“史迪威公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7:06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由众多印度士兵和中国士兵组成的联军翻越崇山峻岭,穿过缅甸丛林,一路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从印度通往中国的传奇之路。这条以二战时驻中国、缅甸、印度美军总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公路,成为当时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命线”,美国等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入中国。

  60年岁月荏苒,“史迪威公路”由于各种原因废弃了。如今,在“中国龙”和“印度
象”经济迅猛发展之际,两国考虑重修这条拥有光辉历史的公路,让它重新在现实中发挥桥梁作用。缩短行程四分之三

  “史迪威公路”的起点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终点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对于从事印、中贸易的公司来说,这座“大陆桥”是货运的黄金道,因为与现在两国之间贸易的主要通道———海运相比,“史迪威公路”可以将全长超过6000公里的海上路程缩短四分之三之多,还可以省去许多海上贸易固有的耽搁,如在卡车、火车和轮船这些运输工具之间转换,在港口等待和接受船只检查。

  据测算,从云南保山的边境出发,到达印度东北部重镇雷多,仅有500多公里的路程,经雷多-缅甸的密支那-保山-昆明的全长路程仅为1220公里。距离优势将使这条公路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之间最便捷、最有经济吸引力的陆路通道。

  “史迪威公路”一旦开通,运输车辆可以在阿萨姆邦装货,在云南卸货。而且,两国还在积极推行通过公路和铁路将阿萨姆邦和云南与各自内地连接起来的项目,从而搭建起两张覆盖面广且相互连接的国内公路网。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报道中说:中国目前是粮食进口国,正面临粮食安全的严峻考验,但是印度却是粮食出口国,两国目前的粮食贸易微不足道,而这条公路修好后,显然为双方的这种互补注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

  缅甸态度非常关键

  “史迪威公路”的价值不仅是中印之间的贸易走廊,它对中印两国边远地区将来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中国西南部一样,印度东北部也是个交通闭塞的地方。这两个地区距离国内港口非常遥远,给货物运输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中国和印度都非常希望能通过缅甸等国家为这些地区找到较近的出海口,结束其在地理上与世隔绝的状态。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拉开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序幕。中国的目标是把大幅度的经济增长由东部向西部内陆省份推进。作为这个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正在寻求连接西部内陆省份同邻国之间的纽带,而“史迪威公路”的修建将使得这些地区摆脱对东部港口的依靠,找到自身外贸的另一个支点。公路印度一端起点的所在地阿萨姆邦也早在1998年就提出要重新开放公路,以发展边境贸易。

  但是,乐观的中印两国也意识到,重修“史迪威公路”成功与否,缅甸的态度非常关键。“史迪威公路”要通过缅甸北部地区,目前许多印度和缅甸的叛乱运动组织藏身于此。不仅如此,这一地区毒品走私猖獗。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提醒说,不要期望这条公路很快就能带来什么改变,绝大部分印中贸易仍将采取海上贸易这种形式。而且,这条公路需要三国协作,实际开通可能还需几年。(据《南方都市报》)

  前景

  “路通后,中国就像在隔壁”

  阿莫勒是一个可能因“史迪威公路”重新开通而受益的印度公司。阿莫勒公司是印度数一数二的奶制品公司,旗下拥有210万农民为其提供奶制品。

  阿莫勒已经开始向中国出售奶制品,但由于运输渠道不畅,生意做得并不大。目前,阿莫勒向中国的出口只能依靠海运,运输时间长达2周,所以出口的奶制品只能是利乐包,而不能是新鲜牛奶。

  “如果这条路(“史迪威公路”)开通,它带来的时间(缩短)和便利将使我们受益。”阿莫勒公司一名经理R·S·索迪说,“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出口酸奶、冰淇淋这样的产品。你会觉得中国就在隔壁。”

  除了对阿莫勒这样的大公司有好处外,“史迪威公路”的开通也可能让一些小贸易公司受益。一个经营铁矿石出口的小贸易商辛格来说:“中国的买家会自己带来卡车,他检查货物,装上车。我们的责任在这里就结束了。”(南都)

  花絮

  神秘的“24拐”

  在介绍滇缅公路甚至介绍中国云南的书报杂志上,或者在网站上使用“史迪威公路”或者英文“StilwellRoad”查询,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张照片———长长的美军十轮大卡车队伍,沿着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狭陡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爬行。这条路因为有着24条急转弯道故而被称作“24拐”公路。中国、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传媒和专家在展示这张照片时,都认定这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某路段。

  后来,经过一名专家艰辛、仔细地寻访才知道,这个神秘的“24拐”其实并不属于史迪威公路,它在距贵阳200多公里的晴隆,属贵州。

  时任美军1880工兵营第二连翻译官的一位老人回忆说,“24拐”路窄而陡,路况极差,时常发生土崩,翻车非常频繁,每天都能看见有车翻倒在路边。有时车里拉运的军火还会发生爆炸,这条路天天都有死人。美军士兵通过这条路时嘴里会不停地祈祷。(南都)

  历史

  “史迪威公路”

  血肉之躯铺就的生命线

  从1942年1月到3月,为了增援在缅甸被日军围困的英国军队,避免中国西南通道被掐断的命运,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出境之初,远征军打过令盟军刮目相看的胜仗,也遭遇连串的失利。失利后的中国远征军残余大部退入印度,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中国西南的陆路生命线被切断,也由此才有了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然而“驼峰航线”是空运航线,不但运输物资有限,运行成本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别无选择,只能谋划从印度经过缅甸北部修建一条到达中国的公路,重新建立起陆上运输线。为了这条生命线能够修通,重组的中国远征军西出云南,中国驻印军则从印度进入缅北,由此出现了战争史上罕见的路修到何处仗就打到何处的情况。

  当时的筑路大军由美国的一个机械化工兵营、中国的两个工兵营和印度当地的民工组成,浩浩荡荡10万人。施工的过程异常艰苦,一般来说,先由中国工兵在丛林中开路,美军紧跟其后,探索出一段道路后由空中力量至少开拓出30米宽的道路,然后再由工兵们将道路延长16至25公里。

  这条当时被称为雷多(印度起始点)的公路修建耗资1.49亿美元,有2000余名工兵牺牲在这条公路上。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与此同时,工兵部队也完成了雷多公路与滇缅公路的连接,自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此后不久,蒋介石为了纪念曾任驻中、印、缅美军总司令的史迪威将军的贡献,建议将这条中国抗战期间接受物资补给的唯一国际通道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南方)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