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首“出塞曲”万里风尘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10:20 今日扬州

  今日扬州网消息:在不断的走访、考察,并参阅大量资料,进行多次的会商和研究后,昨天下午,以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馆长夏梅珍和伊犁州文管所副研究员安英新为主的两地学者,在汉家公主纪念馆再次结合有关史书记载、古西域三十六国分布图等资料进行总结性研究,最后终于绘出了一幅较为科学、完整的刘细君远嫁路线图:即从扬州出发——天长-盱眙-灵璧-(沿黄河故道)郑州-洛阳-长安(今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玉门关-白龙堆-楼兰-焉耆-乌垒-延城今库车-今拜城-温什
今乌什-翻越天山沿河流赤谷城乌孙冬都;在度过一个冬季后,沿天山北坡到达伊犁河支流之一的特克斯河流域(乌孙夏都)。

  对于这份细君远嫁路线图,有关专家对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中“西出玉门”后的路径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灵璧手印的佐证】

  刘细君的远嫁是从扬州出发前往长安。这一点目前已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同时,安徽的灵璧县也留下了刘细君出嫁途中曾在此下车,回首望乡并在石头上留下手印的传说,元代诗人钱惟善也专门就此作《灵璧手印篇》记其事(注:本报曾就此做过报道)。而从安徽至长安的路线,刘细君作为出嫁的公主应该选择黄河之南的官道。【走进西域】

  从长安到兰州后,兰州至敦煌段就是古代的河西走廊。汉王朝经过对匈奴的武力反击之后,汉在河西走廊先后设立了甘州、沙州、肃州和凉州等4个郡,这一区域都在汉的有效控制之下,汉前往西域大都通过此路径,张骞出使即经此通道。

  细君西出玉门关后,为什么会选择走丝绸之路北道,即“塔里木盆地以北”的路线?对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这种选择与当时汉和西域的政治局势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尽管汉将卫青、霍去病多次与匈奴作战并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天山以北的匈奴势力仍然很强大,并没有失去对这一地域的控制。

  进入西域后,丝绸之路分南北两条道路。其一是出阳关,走昆仑山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的南道;其二是走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北道。当时围绕沙漠边缘和昆仑山、天山之间,有着一片片的沙漠绿洲,这些绿洲的存在就形成了西域三十六国,而丝绸之路的北道正是通过了这一区域。对于选择北道,专家学者特别进行了强调:首先是北道与乌孙冬都赤谷城间的距离较南道短,更符合行程路线;其次就是很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原因,北道位于天山之南、沙漠之北,匈奴在此地的势力已逐渐衰落;而地处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带,当时仍属于匈奴日逐王的控制范围。试想,汉通过“和亲”联合抗匈奴,出嫁的汉家公主怎么可能通过匈奴控制区域前往乌孙?

  所以,正是通过北道,刘细君到达了今位于中亚境内、伊塞克湖东南的乌孙冬都——赤谷城。【冬都和夏都】

  史载,西域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但这并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无章法地随意追逐水草”,各游牧部落都有各自很规律的迁徙途径,春天大多生活在河谷地段,这里的水、草条件都很优越;随着夏季气温的上升,就开始搬迁到海拔较高的山地草场,人、牲都在此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天,则返回到山下的草场;到了寒冷的冬天,游牧民族都必须选择到向阳的坡地,部落里所有的人员和所有早已准备的干草、食品等都会在此处聚集,因此赤谷城就顺理成章成了乌孙的冬都。在度过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后,细君随部落顺着天山北坡来到乌孙的夏都——伊犁河支流之一的特克斯河流域。

  据史书记载,刘细君远嫁后“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近些年,在特克斯河流域的河谷地区还发现了汉砖,这些都应与刘细君远嫁时带去的工匠和中原建筑技术等有关。此外,考古发掘的乌孙古墓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汉代中原物品,此次在伊犁的古墓中又考察发现乌孙古墓的结构与所居住的房屋相一致,由此而知当时的乌孙房屋已有汉建筑的影子。有专家认为,来自江南的刘细君由于不能适应乌孙的游牧生活和冬都的寒冷,所以就定居于特克斯河流域的夏都,由此有了史书记载的情况,而乌孙王则每年带着族人往返于冬都和夏都之间。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强力推荐: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