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呼我应——应县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03:03 山西日报

  6月上旬,杨老师又来到了应县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她是一名普通退休教师,家在农村,因为有文化了解政策懂法律,以往常替村民们“出头”,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她常常是据理力争,甚至自己贴上钱去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村中有很高的威信。今天,她找县委书记侯新生要告诉他的是:由于县委和县政府尽心尽力做工作,四散的人心现在齐了,昔日的“告状风”不刮了,上下互动齐谋发展的和谐之声正在响起。事实上,几天来的采访,记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民心的变化。

  解决“热点”热了民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从去年9月份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顿,让群众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教育连着千家万户的心。一段时期以来,应县教师队伍里出现了借故不上班或外出到民办学校打工的现象。尤其在农村中小学问题更为严重,有的学校站在讲台上的是中考落榜的初中生。面对家长的责问,社会上的批评,县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学校摸底清查整顿。在整顿中,全县108名借故不上班和外出打工的教师返回了工作岗位,127名擅自流动的教师回到原单位。在这基础上,县里又对全县城镇小学校长和乡镇联校长实行了公开招聘。大临河乡一位农村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好老师又回来了,这下把娃送到学校,咱放心。”整顿弥补了漏洞。据了解,在财政供养人员中,该县清理了323名各类违规开支人员,年涉及财政支出80万元。税收秩序也得到明显改观。以个体加油站税收为例,今年一季度税收额达到38万元,而去年全年的总额是20万元。通过这一系列的整顿,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县委书记侯新生说,群众上门找我们解决问题,是相信我们,群众不满意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到位。为此,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该县确定每月的15日是县委书记、县长的接待群众日。记者在4月15日的接待记录上看到,接待从上午8时开始到晚上8时结束,一天时间,现场安排督办、解决信访问题30多件。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应县党政主要领导还变坐在办公室接待群众上访为不定期地到基层“下访”,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这些举动大大密切了干群关系。

  阳光作业聚了民心

  前不久,应县选拔9名基层干部到信访局和社区工作,社会上反响很好。因为这是一次透明的阳光作业,每一环节都向社会公布,11名评委具名打分,接受社会的监督。一位竞争失利者说,自己败也败得心服口服,人家是全凭自己的实力得到的岗位。一位竞争到社区主任一职的同志说,公正用人,让我们这些人干劲倍增。去年,该县公开拍卖城郊边上的30亩荒地,最后成交价是底价的3倍,创了全市亩地价的最高记录。应县木塔举世闻名。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晋北旅游大县和人居环境最佳城镇的奋斗目标,去年以来,启动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化”和“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三个规划经过了两轮专家论证,旧城拆迁工作已经铺开。4月30日,记者来到拆迁现场,徒步从旧城南街走到西街,随机采访了几位拆迁户。大家都认为,旧城的确需要改造了。他们说,现在来应县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外国人,而木塔所在的旧城破破烂烂,由于没有下水道,雨天街上污水横流,有的游客就在这里拍照留影,住户自己也觉得很丢脸。要全面改造旧城,他们一百个愿意,一千个支持。为了把这件好事办好,县里主要领导多次到旧城居民家里,坐到炕头上宣传拆迁后的好处,征求大家的意见,对居民关心的“拆迁后的安置和补偿”等实际问题,都做了明确的答复。负责旧城南街拆迁的一位县人大副主任告诉记者,旧城改造涉及到原居民的私房拆迁,在这个问题上,县里除了做好宣传工作,更注重运用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在拆迁安置补偿方面,应县出台了“拆一补一”的政策,也就是居民有1平米的正房,回迁时补1平米的楼房,偏房1平米则补0.8平米。同时,尽量做到居民回迁住楼房不再掏钱,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楼房的居住面积从45平米到100平米不等。改造所需要的资金,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已有1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前来咨询。据悉,4月下旬,县里派了4个工作组对旧城704户居民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35户居民完全同意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办法,69户存在不同意见,完全反对的没有。

  注重环保安了民心

  应县是个农业县,也是财政穷县,28万人口的大县去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7300多万元,刚够发工资。地下没有资源,地上没有几家成气候的企业,如何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迫在眉睫。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县情,首先抓“短平快”的项目,无煤县也做起了煤电文章。通过开放引进,兴建了金贸、鑫光、腾达等三家洗煤厂,组建了晋华、金海洋、煤运公司等三家大型公路煤炭集运站,建设了总投资4.8亿元的2·5万千瓦矸石电厂。目前,引进建设的煤炭加工企业正逐步达产达效,显示出强大的税收潜力。今年第一季度,煤炭这一块的税收就达703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7.5%。今后怎么办?经济要发展,必须靠工业。应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十分注重提高环保准入门槛。该县去年先后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2家企业拒之门外。同时,还建立起环境质量周报制度,投资500多万元对全县18家工业企业按环保达标要求进行了治理。县长王守林说:“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已经表明,图一时之快,牺牲了环境,直接受害的是当地的群众,最终受害的是当地的经济。”应县注重环保的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本报记者王利强本报通讯员张恩仕温晋华(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清兰)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