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救灾机制亟需多元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17: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唐螂

  抗洪!抢险!救灾!———这是广东目前最扣人心弦的主旋律。

  连日来,城中媒体无不在这一旋律下奏着波澜壮阔的战洪图序曲。大伙儿都不吝版面,丝丝入扣地向读者翔实报道广东省的灾情、水情和各地人们奋勇防汛抗灾的全面讯息。在
我们翻阅每天的报章之际,当我们每天顶着豪雨早出晚归在都市里抱怨老天之际,当主妇们在菜场中意识到菜价已经上涨之际,当城中部分低洼街道又现“落雨大水浸街”的境况时,就表明我们广东这片经济发展的热土,在强降雨之下一瞬间已成了灾区,也成了2005年南中国抗击洪水自然灾害的第一前线之一。数字表明:由于连日强降雨,西江、北江水位同时急涨,广东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全省广州、河源、韶关、佛山、肇庆、惠州、梅州、清远、云浮、揭阳、汕尾、东莞、江门等市43个县(市、区)372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超过300万人。本次灾害的特征是面广点多,可谓是多点放射式的自然灾害,令救灾的难度增加不少。

  透过这一周来的报道,人们真切地看到,在珠江流域,在西江北江,成千上万的抗洪斗士们,正奋勇地警戒着一次次的洪峰;在局部的农村乡镇,也有着成千上万的同胞兄弟姐妹们,为了泄洪和抗涝,被转移着被安置着暂时离开家园,在茫茫洪水涝洼中等待洪水的退却……

  显然,已经受灾的地区就是抗洪前线,而没有受灾的地区或者堤防坚固保护下来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则就不言而喻是抗洪的后方。身处后方是安全的,幸福的。但是,心系前线则又是焦虑的、揪心的。很多人都在想,我们该为前线做什么?我们又能为前线做什么?这些能量正在我们当中积蓄、汇集、迸发,但是怎样汇集这些能量,使得全社会真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仅仅把爱心及行为表达为一次性的捐助,还要在社会中形成经常性的风气,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思考点。诚然,广东省民政厅的第一批救灾物资45万斤饼干和45万支矿泉水运抵云浮郁南县、云安县、云城区的灾区,并于晚上发放到灾民手中。许多的医疗救护队也已经奔赴灾区;各级红十字会也在动员起来,开始给灾区灾民送去必要的物资;不少的单位或企业也在开始向人们募捐金钱和实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倘从前方后方换位思考的话,以这种种传统管道向灾区所输送的资源时,往往在汇集资源时效率很高,但配送资源时却总是有以远水救近火、杯水救车薪的捉襟见肘的时效问题。

  事实上,救灾的能力和救灾的时效,也显示着一个地方的管理水平,能否立体地调度资源,启动全社会的能量支撑某一局部的灾害自救,应当也是社会和谐的一大特征。在广东,多年来像现在那样成为重灾区的年份并不多,但是,为其他地方乃至世界他国的灾情付出自身力量的贡献却不少。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对于灾区的救助,一直由官方或半官方的管道输送资源。但其实,我们还应该提出和探索,学会启动更多的民间管道来应对自然灾害。我们不少城镇已经有相当强大的义工队伍,但是却鲜有听说在自然灾害面前启动这支预备队;我们已经有不少公益性的基金,但是在对付自然灾害方面的基金却并不多见;我们有许多的民间协会和各种非盈利性组织和宗教群众团体,它们也都有贡献社会的意愿,但是这种意愿的落点,并没有良好的引导机制和启动机制……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抗灾救灾的机制也应该是多元的,单一的管道输送资源总会有“瓶颈”,多管道的资源输送,往往效率更高,吸收资源的面积和送达资源的面积都更广阔。为了救灾和自救,为了灾民的福祉,我们应该在此次和以后的救灾实践当中广开思路大胆探索,通过立法和行政以及公共管理等手段,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快建立或启动民间救灾或自救体系。这是我们须着手解决的新课题。

  (晓航/编制)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