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年高考变革:“终点”到“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01:45 新晚报

  文/摄 本报记者 耿 新

  1990年前后,在很多大城市,大学生不再像过去那么稀缺,竞争日趋激烈。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在选择专业时会更多地考虑就业的因素。

  1990年入学的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考大学的那几年,国家急需管理方面的人
才,社会上也掀起一股经商热潮。所以在选择专业时,他的三个志愿都是经济专业,一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外贸专业,二表是哈尔滨科技大学工业外贸专业,三表是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校。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考入了黑龙江省边远县市的一所院校,学习技术经济专业。当时,只知道这个专业和管理有关,但具体学什么却一无所知。

  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但是在就业办公室的墙上已经有合资企业的招聘启事。回家和父母商量了一下,父母表示,合资企业不稳定,有今天没明天的。所以去合资企业的念头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回想过去真有许多感慨:许多当初进了企事业单位的同学现在纷纷跳槽去了外企或合资公司,时代真的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

  大学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对于高考都是感触颇深。回顾20年高考历程,大家普遍感受到:大学教育正在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人们对高考的心态也应该更加理性,“一考定终身”基本已经成为历史,高考逐步由人才培养的终点转变为中点,甚至可以说,是另一个起点。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哈尔滨第一中学校长侯景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随着百姓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正在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对重点高中而言,升学已经不是问题。对一般中学而言,考生对升学的需求也能得到基本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及家长更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升入大学后,经过系统地学习,学生们可以获得基本的学习能力。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及工作才是考生和家长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对国外大学的考察给侯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方的许多大学实行学分制,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会进入社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能发现社会切实需求的专业。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的真正所在以及自己的不足,然后,带着这些新的认识重新回到高校学习,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们真正做到了为自己而学习,这种来自内心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时废寝忘食。

  而目前,在我国,很多家长在为孩子们选择专业时头痛不已,他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工作是否稳定,工资多少,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以至于许多考生高考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大学后往往后劲不足,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学习,从某种角度讲,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学习去工作也是一种悲哀。如果工作和兴趣二者选择其一的话,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兴趣而不是收入。兴趣可以给孩子们提供长久的动力,在精神得到满足的同时,往往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考生人数及录取比例为黑龙江省统计资料)

  从1999年开始,国家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学教育正在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教育日趋普及。上大学等于好工作已经成为历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受此影响,考生们在当前的专业选择、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记者采访了刚参加完高考的几名考生。谈到高考估分的成绩,王东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要是在过去,我这个成绩肯定考不上本科。但由于扩招,许多和我成绩差不多的考生都有可能成为一名本科生。大家都是大学生了,未来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同学们关于就业都想得很开,有的人考虑毕业后可以去外县市工作,大城市竞争太激烈。如果在外县市有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也不失一个好的选择。我在选择专业时着重考虑了冷热变化。我之所以选择农业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就是考虑目前这个专业不是很热,但从长远看,这个专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今天的冷门很可能就是明天的热门。”

  同许多同学一样,他已经抱定了考研的决心。就考研事宜,他已经咨询过许多亲友,确定了考研方向。3年前考入大学的一位亲友告诉他,假期快要到了,这位亲友已经不打算回家了,他想利用暑假的时间参加补习班,明年年初就参加考研。许多同学都认为,目前,大学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考研上,而且研究生在择业时更有竞争力。

  那时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才能走进象牙塔。上大学的费用低廉,毕业后国家包分配,没有就业压力。大家考大学的目的往往很单纯,更多的是出于对学习的渴望。

  哈尔滨市一所高校的王教授是1983年考入大学的。记者采访他时已经是午夜12点钟了,但一说到高考,他却显得兴致勃勃,感慨颇多:

  小学阶段赶上文化大革命,街上整天都是批林批孔,学业都荒废了。粉碎“四人帮”后,进入初中,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学习很刻苦,为了解答一道因式分解的数学题,我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

  那时的高考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没有那么多的课外补习班,都是老师领着补课,而且是免费的。那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复习资料,当时要是碰到一本好的参考书,还得托人走后门,得去书店排长队。

  当时家里条件很困难,高考期间也没有特殊的饭菜,考完试后家里买了半个西瓜犒劳我,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奢侈了。

  填报志愿同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那时高校各个专业的解释不像现在这么详细,填报志愿时也没有人对你进行专门指导,不像现在高考服务这么到位。想想当初填报志愿,实在不是很科学,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是北京大学,第三志愿是南开大学,如果放在今天,老师一定会让我重新填写志愿。选择专业时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当时受华罗庚和陈景润的影响,选择了数学专业。

  1983年

  天之骄子

  考生人数:50235人;

  录取比例:29.2

  %1990年

  考生人数:130000人;

  录取比例:17.7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2005年

  考生人数:201130人;

  录取比例:68.5

  %大家都是大学生了

  20多年前的大学录取名单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