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对马拉多纳宽容对教授苛刻的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16:17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蔡方华 央视一位记者披露说,当年他们曾经要求采访马拉多纳,但对方提出了数百万美金的采访费要求,后经讨价还价,采访费降到了八万美金,但采访还是不了了之。马拉多纳索要巨额采访费虽然纯属"狮子大开口"、有点吓阻采访的意味,但没有人对这位足球巨星进行任何道德上的抨击。前不久,马拉多纳接受一位美女主持人的采访,再次索要了三万美金的采
与人们对马拉多纳的普遍宽容不同,外交学院的教授们远没有那么幸运,虽然他们对媒体开价每小时200元人民币,还是遭到了严厉的舆论谴责。有人认为,教授索要采访费是腐败向高校渗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学术垄断的结果,更有人煞有介事地把这说成是"人文危机"。总的看来,舆论对外交学院教授的批评倾向于道德判断,而缺乏义理之辩。到底教授为什么不能索要采访费?对此问题的回答很少让人信服。 在交换原则盛行的年代里,教授为自己的智力劳动索要报酬,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既然退役国脚在电视上解说比赛能获得报酬,为什么教授谈论外交问题就必须免费?既然下台总统在发表演讲时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为什么教授提供学术咨询就不能谈钱?两者性质又有什么根本不同呢?舆论对马拉多纳宽容而对教授苛刻,主要原因在于,国人更强调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倾向于把知识分子及其劳动看作"公器",而很少考虑知识分子的平等收益权。人们认为,知识分子的天赋使命就是启蒙、传播知识及见解,他们向公众说话是讲课、研究之外的"附加职责",如果他们在履行如此神圣的职责时还要报酬,那就是道德沦丧和价值失落。事实上,问题根本没有这么严重。 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并不等同于义务劳动,以知识分子的天赋使命来剥夺他们的合理收益,实际上是把道德原则硬化为现实规则,这对知识分子无疑是不公平的。 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以及知情权的急剧扩张,媒体对专家见解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许多媒体在遇到复杂问题时,第一冲动就是采访专家学者,向他们寻求答案,而当公众心安理得地、日复一日地通过媒体共享专家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智慧时,整个社会都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为此买单。教授索要采访费之所以比较"刺激",正是由于揭开了这个"集体遗忘"。事实上,外交学院的教授们向媒体"发难",有助于我们的公共传媒建立一个更合理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教授和马拉多纳,减少对专家见解的滥用和过分依赖。当这个规则走向成熟的时候,媒体会不惜工本建立自己的智库,那时候,"不好意思"地索要采访费的事就不会再发生了。 当然,外交学院的教授们也并非没有可指责之处,抛开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不论,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性是绝对应该坚守的,也就是说,某教授可以拒绝媒体采访或要求有偿采访,但他们不能以人际关系建立一个收取采访费的潜规则,不能以此规则要挟他人,不能人为地形成一个"知识市场",这就好比萨特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是"特立独行",但他如果要求其他作家也拒绝领奖就非常荒谬一样。毕竟,教授是我们社会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道德示范性的人群,如果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设立潜规则,难免会让人们发出世风日下的感慨。 推荐:话题:教授该收采访费吗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