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给祖国画一幅最大最好的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1:14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求学杭州艺专1920年10月24日,朱德群出生于安徽萧县白土寨一个深具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白土寨,地处萧县东南的皇藏山区,因出产白色的高岭土(即瓷土)而得名。唐宋以来,瓷窑林立,时至今天,仍留下大量古窑遗址和瓷制器皿,后因金兵入侵而被毁弃。苏东坡知徐州时,曾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土石炭歌》,对古代白土人民开发、利用煤炭作了最早的记录。就是这片人文荟萃的热土,孕育了当今画坛公认的世界级艺术大师———朱德群。

  朱德群的祖父和父亲,均为当地名医,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使得朱德群自幼耳濡目染,如入芝兰之室,不知不觉迷上了书画丹青。再加上萧县为著名的“书画之乡”,“龙城画派”自乾嘉以来享誉数百年,名震徐淮数百里。上世纪30年代,萧县习画、练字之风日盛,县内小学竞相开设美术、书法课,当时,朱德群在天门小学读书,幼小的心灵里便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1935年,朱德群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当时该校共有江北学生六人,除李可染为徐州籍外,其余王肇民、刘梦笔、欧阳南荪、朱德群、卢致远均为萧县人。在这所学贯中西的学校里,朱德群受教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学习西画和国画。

  杭州艺专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很大,教学思想比较现代、开放,校长林风眠先生对欧洲绘画十分了解,吴大羽先生的画风也颇新颖。

  少年时代的朱德群非常喜欢打球,以他1.82米的身材,正是体育老师寻求的好坯子。然而,考取了杭州艺专后,尽管篮球场就在他们教室的门口,但他两年都没有进过球场,他怕打球后手发抖,画不好画了。从年少时拿起画笔那一天起,朱德群放弃了他钟爱的篮球,此后,打牌、下围棋,这些需要花时间的个人爱好,也都被他从日常生活中删掉了。

  在杭州艺专,朱德群起初学习水墨画,后转到绘画系学习油画。他感到油画的表现力更强,更具深度,而水墨画相对受工具的限制要多些。

  因为对绘画的兴趣与热情,除上课外,朱德群利用所有的时间到野外写生,风雨无阻。围绕西湖到处都有亭台可以避雨,坐在那里画画,即使是坏天气也毫无影响。杭州是闻名于世的风景优美之地,随处都是作画取景的对象。每到星期天便背了画箱,早出晚归,一天可作上四五张水彩画。这样,一年之间他竟画了几百张水彩画和一些油画。西子湖的波光云影、空濛山色,也滋养着艺术家一生的审美眼光。在老师的教导下,朱德群成了塞尚的崇拜者。一次,偶然买到3本塞尚的画册,令他如获至宝,一读再读,沉醉其中。塞尚将绘画长久流传的透视去掉,在极平凡之中找到永恒的真理。他发现,读通了塞尚,便如同掌握了现代艺术的钥匙,再看野兽派和立体主义,便知其所以然了。

  走出朱德群,走近塞尚

  1949年除夕,朱德群乘最后一班轮船抵台湾,开始了他在台湾师大艺术系教授素描课程的生涯。其间,朱德群已名扬画坛,他曾为孙中山先生画了中装像,为林森、蒋介石画了骑马像,获得了显赫的声望。1954年12月17日,朱德群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办了平生第一个大型个人画展,令他意外的是,50多幅展品一面世,即告售罄。捧着卖画得来的3000多美元,一个深埋心底的情愫蓦然萌动:到印象派的故乡巴黎去,那里有令他心驰神往的塞尚,那里有他仰慕已久的无数大师的艺术精品。

  1955年春,法国邮轮“越南”号将35岁的朱德群从台湾带到马赛,同船抵达的还有一位名叫董景昭的美丽女孩。次日清晨,他们乘坐的夜班火车抵达巴黎。抵达巴黎的当天,朱德群和董景昭便迫不及待地拜谒了神往多年的卢浮宫。一些以前只是在印刷品上看到的世界名作,此刻鲜活地呈现于眼前,朱德群尽情地“饱餐”着艺术的美味佳肴,兴奋异常。

  初抵法国,朱德群住在巴黎近郊一家僻静的小旅馆里,每天早晨起来一直画到中午。1956年4月,朱德群为妻子董景昭创作了一幅画像,这幅画参加了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国家春季沙龙”展览并荣获银牌奖。朱德群的古典写实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奠定了他在法国奋斗的基础。后来,这幅画也成为朱德群20年的古典写实绘画的终结。

  “走出朱德群,走近塞尚”———这是他为自己订立的新的壮游目标,走出昔日自己的写实风格,走入塞尚大师所倡导的抽象艺术领域。

  1956年5月,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看到斯塔尔去世一年回顾展,展览给了他极大的冲击,成为他绘画上的转折点。斯塔尔敏锐的感觉,自由发泄的绘画态度以及画面的透明度令他特别欣赏。这是他到巴黎后看到的最好的现代画展,他被深深打动了。通过与斯塔尔的神交,激活了朱德群的创造力。斯塔尔启发了朱德群,他毅然扬弃了业已娴熟的古典写实风格,摆脱掉物体的形象对他的约束,一头扎进对抽象艺术的探索之中。于是他放弃了具象画,不再画有形的山水、花鸟、草木、人物。他把自己的梦想、人生观和对宇宙的情怀,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他用油彩、线条、构图把自己的理想、人生观和对大千世界的情怀,以多彩的画笔转移到画布上,倾诉着生命的奥秘。他用瑰丽耀眼的红色、黄色在画布上勾出跃动的火焰,捕捉刹那变成永恒、象征爱的燃烧;他用暗蓝、淡绿和纯白,在画布上绘出月光下的海洋,把人带入辽阔朦胧的诗境梦乡;他用火红、火黄,象征火山爆发,使人感到力的动势。

  在法国,朱德群一面感悟西方绘画之真谛,一面进一步体会中国美学思想,终于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自由而抒情的抽象绘画。他的画色彩绚丽,光影迷离,引人走进一个超越了客观实体的意象世界。被法国艺术界称为“用色彩写诗的人”。

  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朱德群的艺术生涯中曾经有过“三次丢弃”:第一次是抗战胜利之际,他的800余幅作品被毁;第二次是他放弃20世纪50年代初在台湾业已获得的教授职位和社会名望,勇敢地来到巴黎,从零开始奋斗;第三次则是他观看了斯塔尔画展后,激活思维,放弃具象绘画风格,再次从零开始,投身于更具自由表现力的抽象绘画。正是这三次超常的“丢弃”,使他获取了更加自由的创造能力以及卓越的智慧和性格。

  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是全世界艺术家心中的圣地,一百多年来无数画家在此流连徘徊,希望进入艺术殿堂的最高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只是巴黎的过客。原本只打算呆一年的朱德群却留了下来,在旅居法国的50多年中,他先后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举办了上百次的画展,作品为各博物馆、美术基金会、大学图书馆所珍藏。

  在法国的几十年里,他无时不在思索如何将自我的艺术潜能发挥到极致,如何把自己的理想付诸更为广阔的天地。法国艺术界给了这个用色彩写诗的中国人以最高荣誉———1997年12月17日,朱德群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在这个法国最高的学术荣誉机构里,出现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位中国人。1999年2月3日,在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巴洛克风格的古波勒圆顶礼堂内,两列法兰西共和国仪仗队击鼓举剑,法兰西学院新当选院士的“加冕”仪式在此举行。约有六百人参加观礼,身穿绿底金线刺绣礼服的朱德群院士一出场,立刻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典礼开始由雕刻家卡杜院士演讲,介绍朱德群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而后由朱德群用法文略述个人创作心得。他们请来了古琴大师游丽玉,为这些西方顶尖的艺术家演奏中国古乐《高山流水》,朱德群的知音,超越了文化和国籍的界限。他孜孜以求的目标,终达到峰巅。

  中国的文化背景

  朱德群尽管旅居法国已达50多年,又长年琢磨、创作抽象派油画,但他所受过的中国文化的熏陶,没有因为时空的变化而减少,反而对他的绘画生命有了更多的滋养。他觉得一个中国画家,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负有继往开来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朱德群被公认为东方艺术的传承者,他在回答牛津大学教授麦可的提问时说:“我的画里有中国情操,那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就像我的父母是中国人,我的血液里永远有我的父母遗传成分。我是在中国文化熏陶及教育中成长的,中国文化背景深深地滋润着我,在我作画的时候有一种无意的自然流露。

  朱德群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深深的自豪感,他说:“我们了解西方,比西方了解我们多。西方的绘画以前是工匠画,注重技巧;后来越发展越接近中国画。中国画是文人画,注重思想。其实中国的水墨画有很多抽象的成分在里头。法国印象派绘画曾受日本影响,他们不知道,其实根儿在中国呢!”

  朱德群的家里也颇具东方特色:画室里有永远用不完的笔墨纸砚,庭院中栽有中国常见的青竹翠柏,以及老人一生读不完的两本书:《全唐诗》和《全宋词》,如果不是窗外缓缓流过的塞纳河,你也许意识不到这是巴黎,远离中国千里万里的欧洲。读唐诗宋词、写“朱氏狂草”、听古典音乐是朱德群先生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

  朱德群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最近于抽象画。中国唐宋,范宽、李唐,或者其他的画家,他们画的东西,与自然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抽象的意义在里面。不过中国人没有讲出来就是。比如讲范宽画的山水,你可以看,中国人习惯了,一看就是山或者水,你什么地方看到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

  朱德群在一幅题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东方的故园之思,该画取名自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第三句。以绿、灰、蓝等色彩为主色调,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抽象地把江南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抒发了作者故乡的情思和乡愁。

  给祖国画一幅最大、最好的画

  “我要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国,放在上海。”这是朱德群的心声。

  2002年夏,朱德群在吴冠中的陪同下,亲身感受了中国上海充满朝气的景象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气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上海的繁荣和兴旺,给朱德群带来了无比自豪与喜悦。他在对上海大剧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欣然接受了来自申城的邀约———为庆贺上海大剧院的“五岁生日”创作一幅油画巨作。

  2003年8月28日下午,朱德群向上海市政府赠送的巨幅油画正式亮相上海大剧院。这幅油画巨作,长7.3米,高4.3米,面积达31平方米,是朱德群驰骋画坛数十年创作的最大一幅作品,也是他绘画生涯中的代表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对中国未来兴旺的期许与祝愿。两个月前,这幅作品在巴黎国家歌剧院预展时,法国艺术界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像黎明的光辉,像夜晚的寂静,又如日中天的雄浑热烈,那千变万化的光影变幻,如韵律的颤动,波及到无穷尽。在画家的视野中放射出极为细腻的气氛,如同时辰的变更。

  这幅巨制凝结了老人一生的心血与才情。为了创作这张巨幅油画,朱德群定购了专用颜料,能保持100年不褪色。画布也是从俄罗斯定制的,重达300多公斤,没有一个接缝。他还定制了作画用的电动升降机,每天在升降台上空中作业四五个小时。为了绘制这4米多高的巨画,年过八旬的朱德群每天拖着年迈的身体,在升降机上爬上爬下,常常上去画一笔又下来看看,找找感觉。这样上来下去,非常辛苦。在8个月的时间里,朱德群一步步完成了心中的一个宿愿———给祖国画一幅最大最好的画。

  “算算我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六七十年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国外。如今我年纪大了,总希望能‘回家’;此次受邀为上海大剧院绘制这一巨幅抽象画,我感到很荣幸,为祖国留下这么一张自己创作的最大的作品,我更感到十分高兴。”朱老先生表示,每次回到祖国,都感到这里有一种朝气,一种腾飞的气韵,所以自己这幅画也初步定名为“复兴的气韵”。充分体现了朱老先生对于中国未来兴旺与昌盛的期许,表达了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祝愿。

  作者:黄从慎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