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禁止瓜车进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1:29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背 景南京禁止运瓜车进城

  据南京媒体报道,南京从6月20日起执行运瓜车进城新规定,大量运瓜拖拉机、三轮车被挡在长江大桥北关卡过不了江。一些瓜农只得高价租用中巴、面的或厢式货车,重新装运起西瓜,而更多瓜农不得不含泪“打道回府”或将西瓜卖给瓜贩,或就地低价销售。与此同时,南京市区西瓜零售价开始上扬,城内城外每斤价格相差三四毛钱。据《现代快报》报道
,南京禁止运瓜车进城是为了服从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直评政府决策不能只图自己方便

  谁都知道,文明城市的创立,谁是最大的得益者。由于它是最明显的政绩,各地官员都趋之若鹜。然而,为创立这种“文明其外,问题其里”的表象化文明城市,却让农民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是官员为求取自己的利益而置农民利益于不顾。

  当然,有关人士也对新规做了具体说明:农民运输瓜果的拖拉机和三轮机动车车况较差,不但影响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一般都是夜里进城,噪音也容易扰民。不能说这种解释没有道理,可这样的新规,如果它照顾到了包括我在内的城市住民的利益,显然没有把农民的利益考虑在内,或者说,它是以农民利益的受损来保证城市人的利益。

  不是说城市交通和噪音就不是问题、不需要解决,问题在于解决的方式是什么。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本来就负有解决问题的责任。在我看来,它的责任不应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到处设“禁”,而应是积极地提供公共服务———后者其实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然而,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正是瓜农(包括城市居民)需要政府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时候,比如建立一条“绿色通道”,但有关部门却只是为自己管理方便,简单以一纸禁令打发了事。这其实是对自己手中公权力的偷工减料。一个“禁”字虽然显示了权威,但却不能解决问题。

  由于媒体报道的连锁效应,使得“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卖瓜难’”,有关部门在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瓜车进城新规实施后,政府高度重视由此产生的影响,眼下正在详细调查了解情况,积极筹划解决办法。于是,在市政府的要求下,交管、市容、供销等部门和单位都积极参与到运瓜车新规的后续配套政策制定中。“高度重视”固然很好,但是不是来晚了一点呢?问题发生了,损失造成了,可见“马后炮”不如“马前卒”。此规执行前就该预料它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农民损失、交通困堵、瓜价上升,也可减少政府自己在公共领域中的尴尬与被动。摘编自《南方都市报》6月25日文/邵建辨析我们不需要装样子的文明

  南京市有此规定是“为了服从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拖拉机、三轮机动车都属于那种车况较差的低档运输工具:外观不美;行驶起来没那么迅捷,在城里可能要阻碍“宝马”、“奔驰”;东倒西歪,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倘若它们夜里运货进城———基本上肯定如此,噪音也容易扰了城里人的清梦。摆摆事实,与“文明”似乎真的存在距离。但我们也知道,中国多数农民的生存状况大抵就是如此,他们选择拖拉机、三轮机动车作为运输工具,绝不是有意要和城里人过不去,而是受生活水平的局限。拿被拦住的安徽瓜农李全财来说,孩子的学费、家里平日开销都“眼巴巴地看着地里5亩西瓜”,他有可能去考虑改善运输工具吗?

  我们更知道,生活水平高低与文明程度也没有必然的关联,如同罗伯特·洛威在《文明与野蛮》中谈到的那个著名观点: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在这里,完全可以套用一下。

  今年是全国首届文明城市评选。为了争夺这块最有价值的品牌,不少城市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前两个月,在所谓各地自我测评的那些天,有的地方搞“坚壁清野”,一般的饮食摊档不准开门营业,为了表示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有的地方开始“执法如山”,对乱穿马路的行人罚款毫不手软,为了表示市民遵章守纪已形成风尚;还有的地方专门出台了系列“工程”,为了能“加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这些工作都应该做,但问题是为什么而做,单纯地为了奔那块牌子,还是真正为了自己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评选文明城市,是为了使之成为各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围绕它的一切工作至少都不能背离“文明”。重要的是,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些靠“运动”搞出来的“文明”,充其量是浮浅的文明,是装装样子的文明,甚至是为了“政绩工程”的文明。倘若对一种称号的追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那么不要说文明城市,但凡此类评选都不如取消之。

  毫无疑问,文明城市是一顶耀眼的桂冠,但一个城市真正文明与否、文明程度如何,却并不完全取决于这顶桂冠,更取决于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的人们、跟这个城市打过交道的人们,他们的心里最清楚不过。其实,那些痴迷于荣誉称号的官员,心里也清楚得很。摘编自《南方日报》6月23日文/潮白纵论“卖瓜难”连着平民增收内核

  我更为关注的是“卖瓜难”后面的问题:瓜农的增收如何实现,这比眼前西瓜如何处理完,如何在一种既定的程式下皆大欢喜要来得重要和迫切。“瓜贩笑瓜农愁”———在瓜农的增收远景还留在海市蜃楼的情况下,短期行为不能够解决远虑。

  我们必须注意到,瓜农的增收———前提或底线为“保收”———是平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要让从事“经济”的农民自己学会在市场中游泳,因此受点挫折是缴纳必要的学费。我国重要的奶源基地石家庄,自2004年5月以来,不断发生将鲜奶倒进臭水沟的事情,有人发表文章说:“倒牛奶是市场经济的进步。”

  现在好像还没有出现“倒西瓜”的迹象,一旦出现,我不知道有没有“倒西瓜是市场经济的进步”的论调。我想,这种观点很具有煽动性,值得地方政府辨明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但是这不等于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坐视瓜农为人为制造的挫折买单,并且以足够的耐心指望他们做出调整。事实上,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绿灯,卖瓜的农民连城门都进不去,他们纵有高深莫测的市场经营智谋也是枉然。

  到南京卖西瓜的农民,来自多个地方。瓜农的增收问题,与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均有关联。考究南京出现的“卖瓜难”,其表象下牵涉着的平民增收内核,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变得“隐蔽”起来。我以为,公众表现出的“瓜农焦虑”,正源自于潜意识里对瓜农长远的经济收入的忧虑,才使得“卖瓜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证明,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必须以“平民的增收内核”为最大诉求,必须以此为长远的政绩目标。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只能是有洞补洞、有漏补漏。摘编自《江南时报》6月24日文/伍里川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