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药之牌应一块儿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8:33 南方日报

  南方时评

  刘以宾

  今天,我省将举行调整和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听证会。从此前本报的报道中我们知道,本次调整主要是对服务收费作重大改革,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对营利性医
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测算总体收费将下降1.03%,市民却担忧明降暗升,“小众化”的项目降价而“大众化”的项目涨价,让医院钻了空子。此前也有另一报道,卫生部拟禁止医院药品加价,但国有大型医院反应平淡,认为无论出台什么新政,政府都得保证其正常运营;民营医院则认为,取消药品加价,几乎所有医院的运营都会出问题,尤以民营为甚。

  看来,医疗卫生改革仍是一本难念的经:广东注重“医”改,卫生部注重“药”改,单改哪一个都可能陷入困局。一方面,“以药养医”人所共知,假如药价回归理性与公平,民营医院必死;国营医院若想不死,财政投入必然猛增,而政府财力有限,到头来可能不死不活。另一方面,“医”改同样也应让其价格回归理性和公平,假设医院管理水平尚在“底线”之上,“药”养着才得以正常运转,那么,“药”的不合理利润拿掉后,提高“医”价几乎是唯一选择。假如药价不动而提高“医”价,肯定背离百姓愿望和改革的初衷。看来,医和药都需重新“洗牌”,但不宜各自为战,得一块儿洗。

  医、药这两副“牌”究竟应如何一块儿“洗”且洗得好呢?笔者认为,须首先建立以下的宏观认识:

  在当今社会,医和药都是商品甚至是普通商品。既然是商品,其定价就应是成本+合理利润,就必须反映其真实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就必须具备价格上的市场理性。药价虚高的部分以至高达出厂价的十倍以上,无论钱被谁拿去了,都只能看成是一种社会怪胎,而社会转型、药品流通体制尚待改革等等,均无法成为长期虚高的理由。医生劳动价值标价过低,同样也是怪胎:无论看门诊还是做手术,作为医生劳动,其知识、技术含量以及在治疗中病人获得的实际价值,都应作为其价格的客观基础。即使在非营利性医院供职的医生,也应如此计算。至于政府如何关怀低收入人群,则是另一码事,不能用医生劳动的低标价去体现医院的部分公益性。否则,无法实现医生职业的分配公平,无法保证不同类型医院对人才相对均衡的吸引力、凝聚力。

  从未来趋势看,无论对医还是药,政府直接定价都是不适宜的;至于指导价,其“指导”的作用也将十分有限。和政府与其它各种市场的关系一样,对于医、药市场,政府也只能充当规则制定者、秩序维护者,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裁判员”。在市场发育未成熟或形成垄断的情况下,政府定价以及发布指导价也许是必要的,而如今医、药两大市场均已具备了充分竞争的条件,所缺乏的不是谁来定价,而是尽快建立完善的规则和增强规则的法律权威。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