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必过分张扬人均GDP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2:2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毛飞

  近日举行的首都金融文化节暨北京国际投资理财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一则消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达4300美元,同比增长11%,北京市民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08年有望突破6000美元。(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笔者此类生活在北京的多数老百姓而言,“人均GDP4300美元”,是一个意义不大但刺激性极强的数字。

  GDP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总量指标能够取代它。不过,GDP远非完美无缺,其无法涵盖“发展”的全部内容。

  人均GDP无法反映老百姓的实际收入状况。GDP首先是一个经济产出总量,它可以体现社会财富的增加总量,但无法体现出财富的流向。面对人均GDP,我们至多知道经济总量增长了多少,却不可能知道普通百姓从经济总量增长中获利几何。

  人均GDP无法反映社会贫富差距。人均GDP是一个算术平均数,它无法体现财富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中的分配状况。尽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城乡收入差距超过了10倍,但人均GDP所能体现出的景象与人们的日常感受似乎关系不大。

  人均GDP无法反映公众的生存成本。人均GDP是一种“账面增量”,而并非扣除成本之后的净增量。它不能反映出公众生存成本急剧增加的状况。

  简单说来,人均GDP是一种衡量宏观经济情况的简易业绩指标。但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它“并不包括我们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作为生活在北京市的普通市民,看着“人均GDP4300美元”这个数字,再比照“京城居、大不易”的切身体验,人们可能会感到:第一,享受“4300美元”的并不是自己;第二,自己好像在“平均”线下,成为社会中下层。结果,在北京“人均GDP4300美元”这则新闻的网络跟帖中,赞美的辞藻很少,几乎都是质疑的声音。

  告别GDP崇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过,找到更加合适的指标体系,为时尚远。然而,在一个曾经平均主义盛行而当下贫富差距增大、公平诉求增强的社会里,对人均GDP的过分张扬很容易适得其反。(本文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