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生态恶化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9:35 新华网

  本报讯( 记者 刘泉龙) 近日,记者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陕西榆林市、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宁夏盐池县等地采访时发现,由于维持毛乌素沙地生态平衡、遏制沙漠向绿洲侵袭的最后一道生态防线--地下水资源迅速下降,导致生态恶化,危及沙地边缘四省区部分绿洲的存亡。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一带。毗邻陕、甘、宁和内蒙古四省区,东起陕西神木县,西至宁夏盐池县,北至鄂尔多斯中部,面积达4.2万多平方公里,其北部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过去由于植被破坏,形成流沙向东南移动。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固沙造林、发展灌溉、改良土壤,治理沙化成效显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降雨量减少,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抽取地下水浇灌农田,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表植被大量枯萎。生态专家对生态恶化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否守住表示忧虑。

  树木死亡 湖泊消失

  4月11日,记者来到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水务局地下水动态监测点--三段地镇三段地村二队采访时,监测员赵云岐介绍说,这个监测点设立于2001年,截止2005年4月,这个监测点的地下静水位下降了1米多。

  在这个自然村农田旁的一片防风固沙林地里,记者看到碗口粗的几棵树木已干枯,稀疏的柠条等沙生灌木半死不活地在风沙中摇摆着,只有田埂上的树木吐出了嫩绿。鄂托克前旗水务局水政监测大队吕瑞弼大队长说,这个镇现有灌溉农田的机井800多眼,井深大都在100米至150米,在农作物用水高峰期,机井昼夜抽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采访中,记者沿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风沙线向东,来到距鄂托克前旗300多公里的陕西榆林市。在这个占毛乌素沙地近一半的地区走访时,记者同样发现了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生态恶化问题。

  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乡前湾滩村六队,记者看到当地村民正在地里忙着准备播种,便走到田边的一口水井旁,与村民闫战华聊了起来。当谈起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时说:“我家4口人种6亩水浇地,以前家里花钱打了一口12米深的水井浇地种庄稼,后来那口水井干了,我们几户人家便联合起来打了一眼70多米深的水井。咱庄稼人没钱搞节灌,浇地全是大水漫灌,电费高得很。”

  他指着水井附近的农田防护林带说,以前这里树木长势茂盛,现在水分供应不足,大树在六七月份就开始掉树叶了,有些树木早已干枯了。这位憨实的农民忧心地说:“以后井水抽不上来了,树木死亡了,黄沙压过来了,咱农家人的日子咋过啊!”

  榆阳区林业局工程师张彦成说:“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在沙地里挖一个不到两米深的土坑,就能冒出地下水。村民们在这样的水洼周围栽树防风固沙。当时,榆林地区曾大面积推广这种'围井造林'的做法。然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浅水洼开始干枯了。现在,榆阳区北部沙区的1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枯萎的现象”

  榆林市靖边县林业局局长刘玉君对记者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靖边县北部沙区有一些天然的沙地湖泊,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地的湖泊基本消失了,而地下浅层水也下降了两米多。在靖边县风沙区,由于当地农民过度开采地下水种地已抽干了浅层水,转而抽取150米以下的深层水,致使固沙植被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大面积防风固沙林草出现衰败死亡。”

  据调查,在榆林市风沙区,现有水浇地40多万亩,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在过去的15年间,当地的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1到3米。当地干部群众担心,随着榆林市开发资源、发展工业步伐的加快,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将会逐年增加,地表植被枯萎面积还将不断扩大。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记者在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防风固沙林场看到,因矿区企业在林场地下大量采煤,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林场地表的沙生乔灌木植被大量枯萎,许多碗口粗的杨树已经死亡。治沙造林长达30多年的大柳塔镇林场场长刘光明说:“这个林场是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治沙造林的。目前,林场总面积达14万亩,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20公里长的风沙线上,阻挡着风沙的侵袭。但是因地下采煤,水位下降,使林场3万亩地表植被出现枯萎。”他呼吁:“榆林是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建设基地之一,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应该投资治理生态环境,以避免这里出现大规模的生态灾难,让当地老百姓吞食恶果。”

  据榆林市政府2005年3月30日的一份调查材料显示,神府矿区神木县境内采空区塌陷面积达27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3612人。已损坏房屋784间,损坏水浇地284亩,影响天然植被3万多亩。地方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包括16个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已威胁房屋安全271间,损坏天然植被4000多亩。

  同时,毛乌素沙地边缘的一些城镇,在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方面还几乎是空白,排出的污水又污染了地表水源,加剧了沙区水资源的恶化。

  沙区节水刻不容缓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世平说:“从上世纪80年代勘探的数字来看,毛乌素沙地的地下藏有大量淡水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当地沙区在降雨量减少、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大面积推沙造田,加之农民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种地方式,节水措施没有跟上,造成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而当地为防风固沙,又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密度,使供给沙生植物根部的毛管水大量减少,地表植被因而出现大量枯萎。”

  苏世平副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风沙线上应该有计划、有节制地开采地下水,并且应优先确保生态用水,如此方可避免林木枯萎,以及地下浅层水位下降引起的草本植物死亡,进而防止土地再次沙化。他建议:一是要有规划地科学开采沙区地下水,防止因滥采地下水而破坏地下水系,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二是沙区应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种草养畜等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缓解沙区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紧张矛盾;三是大力培育少种、高产、多收的粮食作物,在发展高效农业中实现节水。

  记者在"全国牧区节水示范县"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采访时,旗水务局副局长杨生俊呼吁,沙区农业节水已刻不容缓。他结合当地发展节水农业的经验,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节水账:在国家的扶持下,鄂托克前旗从2000年至今,在井水灌溉农业中,逐渐用塑料水管代替了过去渗水多、蒸发量大的沙地灌溉渠系。目前,全旗在农田灌溉中共铺设塑料水管1240公里,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地下水1700万方,节水灌溉的潜力相当大。

  为此,他建议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农牧区应大力推广这种管灌节水措施。首先,应由国家出资,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勘测清楚毛乌素沙地边缘地下水资源的现状;二是国家和地方应尽快出台有关强制性节水法规,由地方各级政府出资,强制推行各种节水措施;三是沙区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由于地下水深浅混采而污染水资源现象的不断发生,并在沙区城镇搞好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