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区基础教育落后 孩子渴望平等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9:58 宁夏日报

 本报讯   锐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位思想家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之华丽,而是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区南部山区孩子还没起跑就输在了起跑
线上。

  在南部山区,不少乡村中小学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物理、化学实验室,没有运动场,缺少桌椅板凳。学生只能在风雨飘摇的教室中学习,教师只好在破烂不堪的危房里办公。不少特困生在学校免掉了一切学费、杂费和教材费之后,仍难以完成学业,还要为每日三餐着想,有些贫困生甚至把每日三餐改为一、二餐。由于贫困,一部分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多数孩子则刚刚念到初中毕业就投入了社会。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早早走出学校后,生命的轨迹几乎相同:种地、打工、结婚生子。更可悲的是,由于没有文化,他们可能还会继承父辈、祖辈留下来的贫困。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重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慨万千:没有一代又一代健康成长的中国少年,也就没有将来充满希望强盛的中国;不重视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不关心帮助贫困地区教育,若干年以后贫困地区依旧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新的不稳定。

  教育平等是一种无差别的平等,包括教育对象,教育机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城乡教育鸿沟越来越大的现实令人警醒。当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宠爱都集于城市教育时,农村,特别是山区,不应成为被爱遗忘的角落。因此,如何保证起点平等是比结果平等更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张虹)

  山区教育如何突破

  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对话。路人问在山坡上放羊的娃娃:“放羊干什么?”答:“卖钱。”“卖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老子一辈子放羊,儿子孙子也跟着放羊。这不但是农村的悲哀,更是农村教育的悲哀。

  走进固原市的一所所农村中小学校,记者发现,横亘在城乡教育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很多中小学校的费用仅能维持最基本的办公费用,危房无钱维修,各种教学设备严重短缺,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放在贫困山区都成了一道道很难跨越的坎。

  固原市现有普通中小学1233所,在校学生293987人,中小学现有教职工16150人。截至目前,固原市四县一区仅有27个乡镇的“两基”工作通过了县区级人民政府验收,占乡镇总数的41.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与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还差16.2个百分点。目前,固原市小学校舍危房面积占小学校舍总面积的8.5%,高于国家和自治区普初要求6.5个百分点。初中生均现有校舍面积2.67平方米,按照“普九”标准生均5平方米计算,尚缺校舍164921平方米,初中校舍现有危房面积高于国家和自治区“普九”要求16.04个百分点。许多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严重短缺,全市初中学校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的仅6所,理科实验仪器达标5所。按照现有在校生和自治区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完成“普九”目标任务全市还需补充小学、初中、高中教师5880人。这些看上去干巴枯燥的数字反映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教育经费困难、师资紧缺等问题,依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尴尬,依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记者 张晓芳 蒲利宏 高莉 陈尚营)

  乡村小儿郎 求学路漫漫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这首《读书郎》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传唱,时至今日,这首歌中的情景又开始在固原市农村中小学校重现:有很多小儿郎背着书包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每天往返几十公里,延续着他们的漫漫求学路。

  从2000年至2004年,固原市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共减少中学20所、小学207所,教学点315个。然而,一些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后,孩子上学的路途远了。据固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薛吉强介绍,由于学校宿舍紧张,住宿条件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往返在10公里以上。

  每天凌晨4时起床,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6时到学校开始早读,中午休息2个小时,在教室中啃吃从家中带的两个馍馍,渴了在水龙头上喝几口冷水,下午6时放学再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回到家吃完饭天就黑了。这是隆德县观庄乡观庄中学初二(4)班杨润香每天的时间表。在观庄中学,因路途遥远,中午滞留学校的学生有70多名,由于山大沟深,他们大多徒步上学,用一个个脚印丈量着求学的艰辛。

  在泾源二中,一间20多平方米的女生宿舍摆放着10多张高低床,40多个女生挤住在一起。初一年级的禹红红和一个同伴挤在底铺,每周星期六她步行回家,带足一周的干粮又返回学校,有时候带的馍不够吃,就买几袋方便面凑合一下,她每周所有花销加起来不到15元。而一些没挤进宿舍的学生只好每天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

  原州区寨科乡蔡川小学没有学生宿舍,很多孩子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大沟,遇到下雨天,一些学生就无法上学。老师们建议村上搭建一座桥,可一直没有动静。

  路途遥远已成为山区孩子上学一大难题,若这一问题不及时解决,学生、家长难以承受,久而久之将导致孩子辍学。(记者 蒲利宏 张晓芳 陈尚营 高莉)

  “雇用教师”渴盼早日转正

  在固原市农村中小学采访,一再听到并熟悉了“雇用教师”这个词,走近这个特殊群体,记者了解到,由于师资紧缺,目前,我区贫困山区一些乡村学校临时雇用一些还未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做替补,这些被称为“雇用教师”的年轻人坚守在乡村基层教育一线,在承受着清贫生活的同时,为封闭的大山沟默默地奉献着。

  泾源县六盘山镇第一小学有3名雇用教师。杨彩霞从固原师范毕业已两年多,去年9月她被泾源县教育局临时雇用,每个月只有300元的工资且经常被拖欠,今年3月至5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有发。由于学校教师紧缺,她一周要带25节课。谈及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她显得十分茫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而在农村长大的赵彩琴对农村教育的滞后有切身体会,她喜欢教师这份工作,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引领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如果有转正的机会,我会在这里教一辈子书。”她满怀希望。

  马国忠是西吉县马建乡大坪村大坪小学的雇用教师,2003年他从固原师范毕业,上一学年他在大坪小学支教,今年3月,他被马建乡政府雇用为乡村教师,月工资100元,假期不发工资。而和他同为雇用教师的王恒科每天只有2元钱的工资,为了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每周星期天他都要出去打工赚生活费。他告诉记者,他当这种非正式教师已10多年了,由于工资太低,一部分雇用教师已放弃了这份工作出外打工,但他和一些人仍在坚守,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小小的奢望———转正。(记者 陈尚营 张晓芳 蒲利宏 高莉)

  教育短视 绊住了孩子走出贫困的脚步

  “在上学与打工这两条走出大山的路上,更多的孩子选择了打工这个简单而又快捷的方式。对教育的短视,绊住了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脚步。”在西吉县王民中学支教近一年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范惠众如此说。

  去年8月,作为第6批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范惠众和其他11名同学一起来到西吉县,范惠众和一名同伴到偏远落后的西吉县王民乡王民中学支教。近一年的支教经历让他对西部教育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范惠众认为,这里的孩子生活态度很积极,向往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但学习的态度却比较消极,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当地开始出现,他们通常选择打工这种见效快、很直接的方式摆脱贫穷。因为对教育的短视,孩子们做出一个只顾眼前的错误判断,在孩子们甚至他们的家长眼里,学习英语和一元二次方程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还能有几百元的收入。就在今年春季开学,有位初三的学生,主动要求不再上学出外打工,受他的影响,很多孩子都不再安心读书。

  环境能够造就和改变人,支教团的研究生们把孩子们这种对教育短视的原因归咎于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郝志鹏告诉记者,在他到泾源二中支教不久,他班上的一名女生辍学了,他和二中一名教师去家里动员她继续上学,她的家长说得更直白:与其继续供她念书,不如早让她打工挣钱,即使挣不到钱,起码不再往出掏钱,宁愿让娃呆在家里,也不愿再供其上学,何况,一个女娃迟早是别人家的人,花太多的钱供她上学没什么用。

  在采访结束时,范惠众坦言,基础教育的好处一时体现不出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不打牢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继续教育、技术教育也是空谈。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能融入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学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前提。(记者 高莉 张晓芳 陈尚营 蒲利宏)

  今年起向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全免费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育。

  温家宝在报告中说,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他还表示,要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中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根据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学习期间,学生要交纳的费用主要是杂费和课本费。政府一般在当地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温家宝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去年中国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实习生 马彦娜)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