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两位治沙英雄贫富两重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0:23 新华网

  本报讯 (记者 陈新洲、黄会清)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宁夏盐池县有两位赫赫有名的治沙英雄,一位是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接见过的白春兰,一位是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余聪。记者近日采访这两位治沙英雄时发现,同是治沙人,却贫富两重天,白春兰负债累累,而余聪早已成为百万富翁。二人治沙故事耐人寻味。

  白春兰:治沙英雄陷入困境

  白春兰,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村民。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白春兰和丈夫赶着毛驴车带着两个孩子每天往返30多里,治理沙漠。因为这里是流动沙丘,治理难度很大,她历尽艰辛,20多年如一日,一边治理,一边总结经验,采取以草固沙,以柳挡沙,种树防沙等综合治沙方法,使一座座流动的沙丘披上了绿装。

  白春兰的丈夫冒贤因积劳成疾于1997年病故,她忍着失去亲人的极大悲痛,带领全家人执意继续治沙。凭着顽强的毅力与拼命的干劲,白春兰治理沙漠2300亩,共计种树50多万株,成活10多万株,其中种植乔木5万多株,种植灌木1200亩,封山育林1000多亩,被授予全国治沙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胡锦涛、曾庆红、李岚清等中央领导曾亲临白春兰治沙现场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为了治沙造林,白春兰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和积蓄,还先后向盐池县农行贷款60万元。目前贷款已逾期,拖欠利息10多万元,无力还本付息。

  白春兰说,这么多年买树苗,买柠条、花棒等种子栽植大片沙生植物,要雇人挖坑种树,拉苗拉水,都需要投入。除了历年共投入几十万元外,她还抵押了自家的房产、羊舍、果园,并贷款60多万元,每年利息3万多元。现在只有羊场有点经济效益,一年能赚2万多元,可连还利息都不够。

  白春兰说,光治沙没有经济效益不行,我就贷款兼营副业。没想到搞副业不仅没有赚到多少钱,却从此背上了更沉重的债务。为了筹集资金继续扩大治沙面积,1998年至1999年,白春兰在政府帮助下两次共贷款60万元,一部分贷款开发了60亩沙地,建猪舍、羊场等,到现在只有羊场还能赚些钱;剩下的一部分贷款她又投入到了治沙上,雇人种树发工资,卖树苗,没多长时间就全部花完了。

  2001年,白春兰包地发展苗圃,她本想自己育苗,一方面降低治沙成本,另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在自治区林业厅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白春兰又拿出13万元,承包了100亩荒沙地,雇人平沙整地、育苗,结果由于地力差,苗子没育成,这些钱全赔进去了。2002年,宁夏自治区财政拨款15万元,盐池县财政、水电部门帮助白春兰打了2眼机井,配套了水泵,拉上了农电,建起了羊场。

  多年来,宁夏自治区和盐池县各级政府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为白春兰治沙投入无偿扶持资金26万元。目前,白春兰的多种经营局面有所好转。

  余聪:治沙致富道路宽

  同是盐池县人,同是治沙英雄,与白春兰不同的是,余聪的治沙道路越走越宽。

  余聪所在的高沙窝乡余庄子村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眼看日甚一日的土地沙化,连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要被夺走了。只有初中文化的余聪,从24岁起把主要精力转向治沙,在沙子里种柠条、沙柳。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全家人环村栽种的5000亩柠条和沙柳,获得了明显的治沙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收入,每年仅卖沙柳可赚四五万元。

  在余聪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植树造林、治理生态环境高潮,很快建成8000亩沙柳及乔木基地和2000亩柠条基地,人均有林面积达30亩,每年仅沙柳开发户均收入过千元。村里还封育草原2000亩,实行羊只禁牧等措施。这些举措,把肆虐的风沙挡在了一道绿色屏障之外,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余聪又利用余庄子村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这一优势,从1996年开始带头挖出两条带子沟,打了两口土园井,把80亩旱沙地改造成水浇地。在这块土地上,他大胆采用立体复合种植等农业新技术,创造出亩产1200公斤粮食的奇迹。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陆续在有条件的地方打土园井631口,人均达到1亩水浇地,种植业连年丰收,玉米亩产均在550公斤以上。1998年,余聪建起了全村第一座节能日光温室和一座暖棚猪舍,当年冬季蔬菜上市,肉猪出栏,又一次使他尝到了科学技术的甜头。几年来,他的种养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共建"四位一体"日光温室4座,暖棚猪舍32座,暖棚羊舍18座和1个饲料综合加工厂,初步形成了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000年,余聪倡导余庄子村成立了"盐池县温棚种养技术协会",建成了益群养殖厂,成立了"盐池县裕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又成立了"农民经济人协会"。现在,余聪的固定资产已由当初起步时的3万元发展到581万元。他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在银行为村民贷款12万元,建成了60座暖棚羊舍和5座暖棚猪舍,年育肥出栏羊3000余只。近两年来,余聪在盐碱地改良开发土地420亩,种植紫花苜蓿草360亩,苏丹草140亩,走上了圈养羊群、保护草原植被的新路子。

  余聪与沙漠和贫穷挑战,获得了成功。2000年,余聪被评为宁夏自治区劳动模范,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

  治沙要找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

  余聪与白春兰的故事给人们一个启示,治沙要找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开发,既治沙又致富。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治沙过程中,余聪始终考虑如何获得经济效益。他先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逐步扩大治沙规模,滚动发展。而白春兰主要是单纯治沙,治沙20多年后,才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舍饲养羊,在综合经营方面没有形成规模,致富不快。

  余聪还时刻关注政策动态。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余聪迅速建立了一个面粉加工厂,到县里跑下了项目,把盐池县给农民兑现每亩100公斤退耕粮的加工任务接到手中,赚了不少钱。2002年,盐池县实施草原禁牧,提出"羊进圈,禽上山",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草原牧鸡业。余聪抢抓机遇,投资在高沙窝镇建设滩鸡养殖园区,由公司统一提供雏鸡,分户饲养,统一服务,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等。记者看到,余聪的公司已发展了20多万只滩鸡,并且初步创造了品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余聪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治沙也有效益,但不能直接从绿色中取款,必须依托绿色银行发展种养加工业,然后反哺生态。治沙要滚动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切忌铺摊子,陷入债务中难以自拔。沙里淘金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很大,开发者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治理,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优势产业。这样,不仅能使荒漠变成绿洲,还能产生超乎寻常的经济效益。

  白春兰没上过学,识字不多。她家两代人治沙,把一切都投入到治理沙漠上,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治沙经验,树种起来了,沙子固住了,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了发展生产,白春兰种玉米、西瓜、药材,养羊养猪,但没有形成规模,分散了财力,回报较少。白春兰治沙公司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效益不佳。当地一位负责人说,白春兰治沙事迹很感人,对生态建设贡献很大,政府部门正在帮助她逐步走上治沙和多种经营致富的路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