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资集体撤退原因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5:00 新民晚报

  随着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业和领域向民资敞开大门,经过几年历练甚至在别处品尝到了失败滋味的民资,渐渐学会了理性和务实。杭州湾跨海大桥——民资集体撤退原因何在?

  世界第一跨海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雄姿日益显露,民企宋城集团却在此时选择了悄然离开。本月,作为大桥最大的民企投资方,杭州宋城集团正式完成股权变更,将其名下的大桥股份全部转给国企中国钢铁集团。

  同时,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民企背景的投资公司,在大桥增扩建设股本金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原承诺出资额不变、但不再另行增资的决定。根据大桥指挥部公布的宁波杭州湾大桥投资公司持股情况,国有资金占到了股权的70.62%,一度占据绝对优势的民资,则下降到了29.38%。

  过去高调进入,如今集体后撤,民企为何忍痛割爱

  这样的情形,与大桥开工建设之前大相径庭。

  于2003年开工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直因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而成为一大亮点。在大桥工程38.5亿元的资本金中,由17家民营企业组成的民间资本占有股份50.25%,其中杭州宋城集团是最大的民间投资方。

  宋城集团负责大桥项目投资的副总裁张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用“忍痛割爱”四字表达了放弃大桥股权的心情。她说,他们正在承建的诸多项目需投入资金浩大,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两相权衡,舍弃一方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过去争相入主,而今集体后撤,让人颇为费解。有人以为,宏观调控引发的民企资金链普遍紧张,可能是个重要原因。

  相隔不到50公里,3座大桥争锋,会否稀释投资回报

  而另一种解释则是:作为沟通杭州湾南北和接轨上海的通道,按照规划,不长的杭州湾上,将以相隔不到50公里的距离,密集地建设3座跨海大桥。有人以为,这是引发民资减持的重要诱因。

  杭州湾跨海大桥曾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持续、稳定的回报,且投资回报率极高的项目。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大桥建成后的2009年,年车流量将达5.2万辆,到2027年将达9.6万辆。按14年投资回报期计算,30年内将有300亿元以上的收入。

  但是,正在杭州湾区域规划的绍兴、萧山及近日全线结构贯通的上海东海大桥,使若干股东尤其是民企投资方产生疑虑。

  业界分析,东海大桥连接上海浦东南汇的芦潮港和舟山的大小洋山港,这座今年就将全线通车的大桥将分流宁波港、舟山港及洋山港的物流运力,从而对宁波大桥的未来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有专家称,这两座同样横跨杭州湾的大桥,将以彼此相隔不到50公里的距离,直接分流宁波杭州湾大桥的车流量。

  曾经只想喝“头口水”的民资,学会了理性与务实

  今年“两会”前夕,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明确表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首次将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同时为非公经济进入垄断性行业打开了大门。

  有人认为,民资的撤退或减持并非坏事,它恰恰表达了一种务实、严谨的态度。一位专家表示,市场经济是公平的,并不会因为你是民资而青眼有加。随着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业和领域向民资敞开大门,经过几年历练甚至在别处品尝到了失败滋味的民资,渐渐学会了理性和务实。

  大桥建设像“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却想挤进去?

  随着中钢集团的进入,宁波杭州湾大桥“民资控股”的背景已成历史。综观大桥的股权变局,笼罩在大桥之上原本耀眼的“民资控股”光环正在淡去。业界认为,伴随着政府放开非公经济对垄断领域的准入,社会各界此番对宋城转股的关注,客观上表达了对民企的热望。

  中国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陆仁达认为,各界不必对民营资本的进出太过苛求,大桥投资者中民企身影的日渐式微,并不代表民营资本投资能力的降低。金建明表示:“国家对基础产业已‘打开门户’,欢迎内资、外资、国资、民资等各种资本一起加盟。在此形势下,我们不希望再拿资本的性质来做文章,既然大桥建设是市场行为,我们就按市场规律办。”

  新华社(郑黎 张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