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感于大学生写《乡村八记》 蒋振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9:13 无锡日报

  大学生李强假期返乡,写了一篇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老师将这篇《乡村八记》寄给温家宝总理,于是就有了近日各地传媒竞相报道的新闻:“清华学子获总理鼓励”。

  温总理对这一调查的评价为:

  “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确
实,《乡村八记》没有花哨的术语,没有空话套话,提出的问题切中时弊。

  学子关注农村,深入农家,接触基层,思考民生,让人感到一代新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李强所调查的一户农家,种13亩黄豆玉米蔬菜,外加半亩万寿菊,但一年收支的明细表仍显示出农民负担很重,吃用、教育、医疗尚不能收支平衡,更别说积蓄了,这一个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实情。这类实情呈现的价值判断,大大超过了调查材料的文字意义。

  读一读这样的文字,还极容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躺在父母、社会设置好的温床上屡屡让人操心的一代学子,其肩上担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上世纪30年代,20多岁的费孝通留洋归来,一头扎向吴江农村,俯身调研农民疾苦,抬头远望乡野前景,写出了著名的《江村调查》,其忧国爱民的一瓣心香让人心折。直到80多岁,费老还到周庄调查,建议那里把“苦镇”脱去帽子,改成“古镇”。无锡籍经济学家孙冶方22岁时在《中国农村》杂志发表了有关玉祁乡村的调查,纵论该村民生经济、教育、税务诸项大端,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资料。如今,在清华学子李强身上,笔者又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很多大学生谈及前途时,或多或少产生一些恐惧和彷徨。毕竟在高校读书比较单纯,一旦走向社会,工作、人际关系、机遇、恋爱、收入等往往是不可能“万事如意”的。读了十多年的书,接触社会不多,因此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磨炼,是离别也是成长。

  人人会面对一生中都要遇到的环境变迁,为了使自己适应困难的挑战,不妨学习这位清华学子,面对现实,面向社会,更深入地走入基层,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不同层面,唱好“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首毕业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