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雕塑家令张纯如“重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03:01 现代快报
  为纪念《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一尊世人瞩目的雕像正在南京紧张创作———

  南京雕塑家令张纯如“重生”

南京雕塑家令张纯如“重生”(图)
图片说明:张纯如雕像的作者王洪志和雕像样稿照片。

  新闻索引

  秀丽的长发披于脑后,一双美丽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右手自然放在胸前,左手则拿着那本她写的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她在演讲,她在控诉着日军的罪行……这就是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为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设计的雕像造型。几个月后,她就将以这种演说状的姿势长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和老馆衔接的回廊上,继续迎接着风风雨雨。昨天,记者采访了塑像创作者王洪志院长。创作构思长达半年之久

  因写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向西方社会披露侵华日军暴行而成名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去年11月9日被发现在美国旧金山自杀身亡,年仅36岁。张纯如的突然去世令人惋惜不已,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告诉记者,他去年11月份就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起研究张纯如的雕塑方案,后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布置了这个创作任务:为张纯如制作两尊雕像,一尊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另一尊则捐赠给她在美国的家人。

  接到任务后,王院长就开始了构思,怎样才能通过女性的美丽端庄来体现其维护正义、追求真理的内在精神,为此他翻阅了大量资料,江东门纪念馆的图片、张纯如家人提供的生活照片,另外他还仔细地看了很多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进一步研究人物造型、揣摩人物的性格。历经半年后,他从数十种方案中定下自己最满意的一种:泥塑稿上,张纯如一只手拿书,一只手捂着风衣的领口,而长长的秀发则在风中丝丝地向后飘着,创意中寄寓了“疾风知劲草”的味道。但方案寄到美国后,张纯如的母亲并不太认同,她向王院长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张纯如在正规场合都穿套装,直发一般都扎着,这样显得比较严肃。而且她还建议,张纯如一生的最后时光都在演说,揭露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能不能把雕像改为演讲时的情景?雕像造型突出精神内涵

  获悉张妈妈的想法后,王院长又重新细细阅读了张纯如的《南京暴行》中文版一书,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再一次推敲,最后他调整了雕像的艺术风格,不全部写实,而是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即雕塑上半身写实,持书演讲的姿势,下半身,虚化为材质的自然呈现(如图)。而在审美内涵上,王院长认为,这样的处理有对比,能很好地突出历史之沉重,精神之崇高,和平之圣洁。当这尊雕像的小样寄到张妈妈手里时,张纯如的母亲激动地给王院长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我的女儿,雕塑的立意很高。她还说:有这样的精神内涵,一些细节是否像她倒是次要的了……

  王院长还告诉记者,雕塑在创作过程中,他曾请与张纯如有过接触的一些学者以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朱成山馆长看过,当时都认为这个方案“太像了”,而朱馆长还兴奋地“拍板”:就是她了。目前,这份作品也在北京通过了众专家的审鉴认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王院长的创作计划中,张纯如雕像选用的原材质是汉白玉,通体洁白,一如她的名字:纯。但在北京的审鉴会上,汉白玉却被否决了。“与会者认为,这个雕塑要永久保存,可汉白玉保存起来要困难得多,受损风险大。而青铜相对来说比较易于维护,所以大家建议改用青铜。从材质上来说,青铜更能体现出历史的凝重。事实上,在短时间内要找一块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商量,最后还是决定用青铜作原材质。王院长表示,他会对方案及艺术风格作微调,预计完成的雕像会有1.8米到2米高。至于雕像为什么定那么高,王院长表示:“因为该雕塑需放在江东门纪念馆里,位置定在新老馆衔接的回廊上,所以考虑到周围的环境以及协调性,我们定了这个高度。”雕像意义是为呼唤和平

  为了迎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张纯如的雕像会在8月15日前完成,并且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目前,工期已只剩一个多月。现在,从北京返回的王院长已在油画雕塑院的工作室里开始作更深入的刻画了。至于雕像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王院长转用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赵启正的一段话:“反法西斯以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能为张纯如塑造这个像有很特殊的意义,通过这尊雕塑,弘扬正义、追求真理,也能够反映大家对和平的追求。面向未来,我们作为受害者现在更有理由担负起呼唤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人物简介

  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一个华裔移民家庭,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记者。在大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采访后,1997年她出版了轰动世界的英文畅销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该书已经再版10余次,印刷近100万册。

  张纯如还经常在各地发表演讲,抨击日本政府不愿反省历史、一直试图掩盖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卑劣态度。她也是发现尘封59年之久的南京大屠杀核心资料《贝拉日记》的关键人物。但去年11月9日,张纯如被发现在旧金山自杀身亡,年仅36岁。

  快报记者毛丽萍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