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是什么助长了“无痛感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4:12 新民晚报

  在此类新闻报道中,丝毫看不到对于人类痛苦应有的怜悯,体会不到人群中与生俱来的物伤其类的疼痛感和同情心,也看不到媒体应有的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助长了“无痛感新闻”

  6月26日,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胡姓民工,不慎从脚手架跌落,被钢筋穿透了身体。胡被送往医院抢救,热线记者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报道。27日,某都市类报纸在详细的文字叙述之
外,将血淋淋又粗又锈的钢筋穿胸镜头,搬上了头版。

  我的心再次被这样一则图文并茂的痛感新闻刺痛。因为每隔一段时间,总能从媒体上看到这样赤裸裸的残酷照片。应该说,这类新闻并没有违背所谓的新闻概念。但是它似乎中立得太过冰冷,在这种新闻展示中,丝毫看不到对于人类痛苦应有的怜悯,体会不到人群中与生俱来的物伤其类的疼痛感和同情心。当然,也看不到媒体应有的价值观和信念。

  民工尽管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但是他和他的家属一样有自己的尊严、情感,他们一样有隐匿自己的伤痛免受新闻展览的权利。可以想见,当胡姓民工被拍照、接受采访时,钢筋依然穿胸、血迹兀自鲜红、尚处于一种生命垂危的状态,无力拒绝被展览的命运;也许他的家属们——爱他的孩子、日夜祈祷他平安的年迈长辈、思念他的妻子——尚不知情,被示众的结果只会增加他们痛苦。我们的媒体,有什么理由忽视他们的感受和存在?

  新闻之追求视觉冲击,无视当事人的感受和对读者的痛觉刺激,笔者以为大可以称之为新闻无痛感主义。它的盛行似乎已经有些时日了。

  我们在报纸上见到了有卖淫嫌疑的衣衫不整的妇女,见到了误入歧途吸毒的少男少女,见到了受伤后血流满面被抓的小偷,毫无遮拦地见到了许多不该见到的,也有生命和尊严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除了是新闻中的人物,具有新闻价值之外,我们看不到他们还拥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不被展览示众的权利,看不到他们作为人的价值。我想问的是,是什么东西为这样的作为推波助澜?

  应该说,正是某些媒体自身的利益诉求,驱使着这些痛楚新闻不断出笼。他们不择手段地争夺市场,寻找吸引眼球的刺激点,使得新闻人应有的责任和良知日渐消散,对他人的伤痛视而不见。

  其实,这些问题不是不好解决。比如,只要在图片中对于一些伤痛新闻的主角进行必要的遮蔽处理,在文字中对于他们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仅不影响报纸的市场和生命力,反而能促使报纸新闻质量和品位的提升。

  中国青年报(严辉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