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事事伸援手 招招暖人心——济阳县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3:27 舜网-济南日报

  5月23日上午,济阳县曲堤镇农贸大集上人山人海。脚步匆匆的赶集人奔走相告:“‘五长’下乡来了,有难有冤快去找‘五长’”。在人群密集处,济阳县公安、法院、司法等政法部门的五个“一把手”站在桌子前,热情解答群众的咨询、现场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济阳县立足服务人民群众,按难有所帮、穷有所济、弱有所助的工作思路,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政宗旨。

  难有所帮——援手及时伸过来

  济阳镇双柳村村民王延村,打工盖房时不慎从架板上跌落下来,造成脊椎受伤。治疗前期,建筑老板不愿多出钱。如何向包工头讨钱治病?他想到了县司法援助中心。该部门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到老板,讲法律知识和工伤赔偿规定。老板迫于压力,终于出资近3万元,为王延村治好了病。

  打官司难和办事难一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热点、解难点,成为济阳县委、县政府落实党员先进性的首选之事。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成立救助中心,设立救助热线,坚持“一把手”接待来信来访制度,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实施司法援助。济阳县还以司法所为依托,在全县844个村建立健全了调解委员会,化解各种矛盾。

  转换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彻底根除“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县里设立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疏通监督渠道,强化查处措施,做到“有诉必查,有诉必复”。建立了群众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规定群众来反映问题,找到谁谁就是第一责任人,不能无故推诿和拖延办理时间。

  穷有所济——穷在“深山”有远亲

  昔日贫穷落后的新市镇王碱场村如今发了“牛财”:全村120个贫困户靠县政府贴息资金400万元,饲养奶牛800头,年创收700万元,成为全镇的首富村。这是济阳县为农村经济“输血”、增强其“造血”功能的一个典型。

  针对当前农村致富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的贫困户,济阳县发动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把工作重点放在拔“穷根”促农民增收上。一是开“方子”。帮助贫困村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二是找“路子”。为帮助穷村摆脱贫困,参加包村的102个单位各显其能,在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做足文章。三是出“点子”。通过从外地请、从本县聘的方式,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将粮棉、瓜菜、林果、畜牧、农副产品加工确立为5大支柱产业,制定实施了促进农民增收的“1541”工程,调整种植布局和种养结构。

  弱有所助——招招温暖人心窝

  连日来,济阳镇老年公寓里73名老人欢声笑语不断。因为生活改善了,老人一天三顿饭有香喷喷肉菜,还有牛奶和鸡蛋。年逾90岁的董传与老人感激地说:“咱这辈子到了晚年天天还能喝上牛奶,真托了共产党的福啊!”

  济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关爱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村鳏寡孤独,送敬老院集中供养。投入300万元,对8处敬老院进行了高标准扩建,改善居住条件。实施“2、1、1、1”补助计划,给每位老人每天补助2两肉、1两油、1袋牛奶、1个鸡蛋。还为每个敬老院配备了彩电、冰柜、洗衣机等设施,使老人的生活标准超过了全县农村平均生活水平。

  对城镇下岗职工,县里从就业信息、资金和生活用品等方面予以帮助,积极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为特困职工就业开通了“绿色通道”,做到“三优先”,即上岗培训优先对待,不收任何费用;同等条件下应聘某岗位,特困职工优先录用;不同的岗位或待遇不一样的企业,特困职工优先挑选。全县一季度共安置1345名特困职工重新上岗,解决了其长期家庭经济生活难题。(刘军晓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