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夜 人类首度“炮轰”彗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4:4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今夜人类首度“炮轰”彗星(图)
  图片说明: “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左上)在工作中的模拟图 新华社发

  在浩瀚宇宙中飞行了4亿多公里后,太平洋时间今日深夜11时,“深度撞击”探测器将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炮轰”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在其表面撞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弹坑。如今,“深度撞击”进入倒计时,全世界科学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人类历史史无前例的太空实验上……

  据新华社电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1日说,计划在太平洋时间7月3日深夜进行的“深度撞击”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为“撞击”来临的一刻做好了准备。

  “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说:“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在6月23日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正向它的最终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急速飞去。现在它离彗星还有约240万公里,距地球近1.3亿公里。按计划,探测器将在2日下午进行最后一次轨道调整,然后就要释放撞击器。预计撞击器将在太平洋时间3日深夜11时左右,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炮轰”坦普尔1号的彗核,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弹坑”,同时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这次撞击将被科学界密切关注。太空中,“哈勃”望远镜、“斯皮策”望远镜、“钱德拉”望远镜、欧洲的“牛顿”天文望远镜等会从各个波段观察。地面上,美国基特山天文台等也会持续监测。

  今年1月12日发射的“深度撞击”探测器至今已飞行了4亿公里以上。它由飞行器和撞击器两部分组成。在靠近坦普尔1号的彗核时,飞行器将撞击器弹射出去,而自身在近8000公里旁的安全位置观测撞击的过程,探测到的数据将立刻被传输至地球。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这次炮轰彗星后6个半小时,彗星将开始进入我国夜空视野。如果天气允许,有望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这次撞击引发的“太空焰火”。新闻链接撞出变轨数据救地球

  “深度撞击”是美宇航局探测太阳系的“发现”计划中的一个项目。科学家设想通过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他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

  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主要目的一是为人类探究太阳系以及地球生命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二是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危险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根据撞击对坦普尔1号运行轨道的改变数据,一旦有小型天体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相交,人类就有可能找到改变其轨道的方法。(郭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