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沈阳防汛最前线 水文站一天发8次水情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5:04 东北新闻网

  探访站点:沈阳水文站

  探访原因:沈阳市防汛最前线,每一组数据都事关防汛全局

  “一个数据报准了,可能会减少上亿元的损失,一个数据报错了,那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沈阳水文站站长张孝菖这样对记者说。

  一共只有5位工作人员的沈阳水文站是沈阳市防汛的最前线,防汛部门的一切决策和准备都要参考这里提供的每一个数据。沈阳水文站成立于1934年,是“辽宁第一站”,也是国家水文测报网的重点站,平日它所提供的各种水文资料对于经济建设均有着参考价值。进入汛期,它提供的水位、流量、降雨等每一个数据都事关防汛全局。

  在水文站,记者看到了他们刚刚和沈阳水文局签订的军令状——《2005年防汛水文测报责任书》,全站员工在责任书里表态:“坚守岗位,协同作战。”在水文站办公室里的电话不时地响着,“你好,水库放水,70立方米每秒,好的,知道了……”站长张孝菖放下电话对记者说:“进入汛期后我们每天24小时紧盯着浑河的状况,每一天我们都要通过网络将8份水情报告发到沈阳市防汛指挥部,我们很清楚我们亲手测出的这些数据对于全局的意义。”

  泻河南堤修建紧张有序

  探访站点:浑河沈阳段南堤

  探访原因:城市南移,浑河成为沈阳城内河

  离沈阳市的老百姓最近、目前最受关注的防汛工程当然是浑河南堤。

  这两年,茶余饭后到浑河边走走已成了许多市民的习惯。而今年,许多人再到河边散步的时候都会看一看、或者打听打听浑河南堤建设情况。

  下午3时多,刚下过小雨的浑河雾蒙蒙的,粼粼的绿波、葱郁的树木让行走在浑河北岸的记者忘却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紧张。而南岸,浑河南堤正在加紧建设中。一位正在散步的老大爷对记者说:“我每天都到这儿来溜达,现在除了看看风景,锻炼身体,我有时还会打听打听水库啥时放水呀,南堤啥时修好呀等。”(辽沈晚报王鹏 陶刚 李文慧) [编辑: 钱文胜]1

  据沈阳市水利局相关人士介绍,浑河作为流经沈阳的城外河,河南岸一直未大规模修建防洪设施。随着城市南移,浑河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内河。为此在去年浑南新区修建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南堤之后,今年和平区长白地区的5.8公里长的南堤开始修建。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河南岸两个工区的6个工段,许多台重型自卸车在紧张地施工。

  村民纷纷看好家庭保险

  探访站点:辽中县老观坨村

  探访原因:1995年辽中县受洪灾最严重的村子

  “6月26日—6月29日有强台风,大暴雨,请各户做好预防,请广播通知。”6月27日上午,一走进辽中县老观坨村村委会,记者便看见了小黑板上格外醒目的这条“紧急通知”。在这里,无论是墙上张贴的《防洪排涝抗灾组织表》、《基干民兵抢险组织表》、《防汛器材落实表》、《防汛值班值宿表》,还是村干部们匆忙的脚步、进进出出的村民,都能让人感受到这里一丝不苟的防汛气氛。

  老观坨村是1995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中辽中县受灾最重的村子之一,全村有1100多户。“哪能想到大水真的来了,一会儿就快淹到房顶了。那之前村里通知村民们撤离,可是俺舍不得房子,光把猪运走了,结果第二天大水一上来我们一家四口人全走不了了。跟我们一样,村里还有不少人没撤,后来政府派来了许多小船,把我们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村子里,一位姓尹的村民向记者描述了当年的情景。和他一样,至今村子里的每户居民都清晰地记得1995年的那场大水,都依然心有余悸,因此对今年的防汛情况都格外关注。

  在村委会里记者还发现,不断有村民前来询问办理保险的事。随后记者刚走进一户村民家,一位村妇便上来问:“是办保险的吗?俺正想去问问呢。”据村里的干部讲,今年进入汛期后,村民们不仅每天都关注着天气和汛情,而且还争先恐后地办起了家庭保险,目前村子里已有半数还多的村民都入了保险。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今年政府这么重视防汛,我们当然希望洪水不会来,不过买了保险可以防万一嘛!”

  应急措施细了又细

  探访地点:辽中县防汛指挥部

  探访原因:地处三条河流中下游,辽中县防汛指挥总枢纽

  在办公条件可以称得上有些简陋的辽中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所有工作人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汛情上,因为屋外下着雨,而气象部门仍在提醒可能将有暴雨来临。记者从这里了解到,辽中县境的主要河流不仅有浑河,还有辽河、蒲河等,辽中县处于这些河流的中下游,因此哪条河流的防汛工作都不能轻视。(辽沈晚报王鹏 陶刚 李文慧) [编辑: 钱文胜]

  2

  据介绍,浑河在辽中境内河长68公里,目前浑河的右岸堤防保证流量为4000立方米每秒,只要洪水流量不超过这个数值就是安全的,万一超过——“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和组织群众躲险方案。”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记者看到,这个躲险方案非常细致,例如:“浑蒲地区地势高差大,洪水易集中,受灾地区沿河村的群众到附近的大堤上,老观坨乡的吴家岗、老观坨、肖兰坨、大兰坨、双树坨村……到辽中城镇内。”除此外记者还看到了一份《2005年安排防汛备险土说明》。《说明》中的安排更是细致而严格,如“备险土的土质必须是砂壤土或粘性土”,“各乡镇在所辖的防护段内每100米备一个土牛子”等等。

  上午11时多,在相关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走访了浑河堤防。浑河水在一侧静静地流淌,而脚下高高的堤坝让人心里有一种踏实感。顺着大提,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了1995年的决口处——妈妈堤决口。一个已生了锈迹的牌子上面记载着当年决口处有470米宽。相信所有辽中人都希望,在辽中浑河的堤坝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这样的牌子。(辽沈晚报王鹏 陶刚 李文慧) [编辑: 钱文胜]

  3(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