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佳人居,扬州锻造差别化竞争新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12:52 扬子晚报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扬州进行考察。碧水潺潺,长堤春柳,花团锦簇,给委员长留下美好印象,他说:“扬州的生态环境就是资源,就是优势。”

  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扬考察时称赞:“扬州真是一个宜居、文明的城市。”陪同考察的省委书记李源潮说:“江苏快速推进城市建
设,各地都有变化,而这几年变化最大、整治水平最好的城市就是扬州。”

  其实,去年12月扬州就在全省首家捧回“中国人居环境奖”,加上此前已捧得的4块国家级金牌,扬州成为全国少有的“五金齐夺”城市。

  引入国际新理念,“绿杨城郭”透出新灵气

  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在接受采访时说,扬州在加快发展中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人居奖”实际是锻造人无我有的竞争新优势,以实现“投资高地、旅游胜地、人居福地”的目标。

  生态,正成为城际间新一轮竞争品牌。为此,扬州引入国际生态新理念建生态城,还原蓝天碧水,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绿杨城郭新扬州”的万千风情。

  “扬州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合作项目是中德两国政府最早实施的环境保护合作项目,德国政府无偿给予技术援助并在扬州设立工作站。德国专家拿出的第一条建议是“腾笼换鸟”——让扬州的“母亲河”卸重,搬迁污染企业,用生态手段促进传统工业转型,走循环经济之路。现在,原污染大户印染厂已整体搬迁,钢铁厂、煤气公司、焦化厂等一批企业也陆续实施“退城进园”战略。

  依托先进理念,扬州编制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市建设规划,第一个通过国家级评审,成为全国“范本”。目前,扬州已把建设生态市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此通过了专项决议。

  水,透出扬州城的灵气。凭借新理念,扬州在整治水环境上施以大手笔。瘦西湖是扬州的“眼睛”,为了让瘦西湖的水活起来,从2001年5月起,扬州实施了总投资1.97亿元的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选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上游邵伯湖水作为水源,注入瘦西湖,实现了瘦西湖观光水域和市区主要河道“死水变活”、“湖水变清”的目标。4月19日,市区北城河、古运河、二道河3条水上游览线开通,市民从此可以乘船领略扬州古城新韵。

  5月30日,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放在扬州召开,400多位中外专家汇聚古城,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由衷感叹:“扬州这几年城市的水系、水景观整治的力度非常大,效果非常好,扬州能取得这么大成绩,全国其它城市没有理由不能改善城市水系。”

  多些让人觉得温暖和感动的细节

  “视觉很清爽,环境很舒服。”这是中外专家和游人对扬州的评价。

  移大树进城、建大广场、造大草坪,这是一些城市通行的做法,在扬州却见不到这“三大”,看到的是“小”——运用扬州盆景制作手法“见缝插绿”,把大广场、大草坪掰碎了投进城市街头角落。在市迎宾馆门口的三叉路中央,“摆放”着一只占地几平方的大盆景——丛林式盆景,由多棵柿树依据扬州盆景手法建造而成,美观又富艺术灵性。在城区道路交叉路口和接点处,随处可见这样被放大了的“人造小盆景”。

  走在街头,你随处可见路边绿色“小游园”。这种小型公园面积在60平方米左右,里面有便民椅,有绿树、绿地、小假山。这两年市区拆了大量的违章建筑,“拆后不建屋,规划来种绿”,这样的“小游园”造了200多个,居民出门300—500米就能见到绿、见到小游园。外地人说,这样的小绿地、小盆景给人感觉很精致,又似一个个“氧气加工厂”。

  扬州人在栽树上考虑得很仔细。鲜用大树,把外来常绿树当配角,让乡土树种唱主角,见得多的是垂柳、银杏、槐树、桃树和海棠等。市绿化办的同志说,乡土树占了全城树种的2/3以上。这样的树多了就能逐步还原城市最初的“自然状态”。

  文化流淌其间,“洋装”“唐装”相得益彰

  “第一眼的扬州,让你惊叹生态环境好,是一个生态城。第二眼的扬州,让人感染到书卷气,越读越有味道,是个文化城。”季建业说,“书卷气”是城市的一种气质,是城市的内核,是扬州之魂。

  扬州有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好似一件古色古香的唐装,而开发区和西部新区则犹如两件帅气新潮的西装。扬州在发展中没有穿上“洋装”就丢了“唐装”,而是揽玉抱珠各扬其长,将历史文脉延续至开发区和新区,将“二装”串起来,让文化流淌其间。

  在保护近2500年的历史遗存上,扬州“毫不含糊”。仙鹤寺是千年古寺,位于扬州老城区南北向的汶河南路旁,因该路人车混行急需拓宽改造,当初规划设计是机动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共21米,南北拉直。而东西向的古寺后殿有部分正好压在慢车道和人行道上。市领导实地察看后,反复商量,宁可改图纸延工期,也不能动古寺“一根毫毛”,最终决定人行道改道。这么一改,周边拆迁加上做路就增加了1000多万元的投资。

  保护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挖掘,让历史的“窗口”在现代人面前陆续打开。坐落在西部新区、投资1.4亿元的扬州博物馆、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淮扬菜博物馆、中医博物馆等10个专题博物馆全部建成开放。“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成为战略之举。

  “城市每天在变,但有一个脉络始终没有变,这就是扬州的文化。”由蜀冈出发,经沿山河、再到人工湖、火车站走一走,“洋装”与“唐装”在这里相得益彰。国家建设部的专家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扬州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产经营、生活居住环境。他们认为这是“扬州做得最突出的一方面”。

  环境加外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就能增值

  “当今城市同质化竞争趋烈,我们只有用全新的理念指导,用全新的思路实践,善于发掘、做大差别化竞争优势,才能干得比较好,跑得比较快。”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燕文向记者说出了扬州抢打“人居牌”的另一番感受。

  4月18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隆重开幕,“润扬大桥”和“人居”这两张“牌”在扬州的精心打造下,分外耀眼夺目。开幕首日,就有总投资近12亿美元的外资、23亿元民资落户扬州。资本跟着“环境”跑。此次签约投资1亿美元搞建材物流项目的香港宝丰集团董事长张大平说:“考察了几个地方,最后还是相中了扬州,是这里‘人居环境’做的媒。”

  有关专家说,环境加外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就能增值。这种环境条件,是吸引内外资金的前提,而外来资金涌入,城市自然就增值,环境优势就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扬州连续第三次蝉联台商“极力推荐城市”;入选首届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在全国660个城市中名列第48位。今年3月17日,中科院发布2004年度中国200个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榜,扬州首度“冲”入前50强,这得益于“扬州环境竞争力比较强”。本报通讯员 夏正祥 本报记者 刘世领 樊万朝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