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分析:制约资源有效利用的六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15:1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谭浩、牛纪伟) “我国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和水泥分别占全国总使用量的30%和25%......”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用这样一组数据提醒人们:建筑节能已刻不容缓。

  其实,建筑耗能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浪费和消耗资源现象的“冰山一角”。一
些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的半个世纪将是我国完成工业化过程的时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资源日趋紧张,按照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资源高度消费的模式发展已不可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正视制约资源有效利用的六大问题。

  尚未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危机问题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急需增强资源危机意识。然而,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依然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年轻人没有体验过缺水、缺电、缺粮食的滋味,总认为现在谈论资源危机为时尚早,或者是“危言耸听”,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源紧缺将带来的严重性,往往把“节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口号化”。

  专家认为,如果从上到下不从战略高度看待资源危机问题,不注意培养全民的节约意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受到制约。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尚需落实

  经济粗放增长的背后是发展观、政绩观的偏差,虽然现在各地都在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但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在“政绩冲动”的主导下,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叶青说,现在的经济局部过热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对资源过度开发,这是吃“子孙饭”。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为了谋取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即便适当牺牲眼前的发展速度也是值得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资源供需矛盾

  据专家介绍,在研究制定“十五”规划前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些资源、能源品种供应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甚至“负增长”,这使有关部门在全局判断上出现失误,造成经济建设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2004年GDP增长速度达到9.3%和9.5%。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虽然可以通过扩大进口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但重要资源的外贸依存度过大或过快上升,将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风险和安全问题。

  科学消费方式尚待培养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出现了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和消费层次多样化等新变化。但全球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侵蚀也日益明显,其表现是中国成了全球新兴消费主义的国度和世界奢侈品开拓的新天地,全球各大名牌时装、奢侈品纷纷进驻国内各大城市,年轻的奢侈品消费群体骤增。

  在市场需求下的大量豪华包装占用更多的资源,而且这些包装很难被回收,造成了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资源浪费;开跑车、享受大餐、经常性的洗浴消费等,这将带来石油、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调动全民参与节约的经济或行政手段不足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大力推广各种节能措施,但一些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面世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或经济手段推广,没有强制性地要求使用,老百姓不能从中得到实惠,因此也不肯为这些节能好技术“埋单”。

  长春市发生的事耐人寻味。一新建居民小区安装了循环用水系统,但不久就停运了,原因是居民使用循环水支付的费用太高,业主愿为节水额外付费的积极性越来越小,终因拒交费用使循环用水系统被迫叫停。对老百姓来说,节能虽然与己有关,但远不如“省钱”直接。

  缺乏严格标准限制高消耗和浪费行为

  今年2月,长春市发生了一起洗浴中心“窃水事件”,几名最终被判刑的业主在法庭上表示,没有想到当初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的窃水行为,竟会是犯罪。

  同样,国家虽然从1996年7月1日起就颁布了新建筑必须实行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达此目标的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不足10%。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等专家认为,需要用立法等强制手段来解决浪费问题。若全国所有场所均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然而,我们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开发、补贴和推广节电产品。大城市的空调和冰箱消耗电量巨大,应立法淘汰陈旧高耗能的设备,并推广省油、省钱的小型汽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日前表示,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构建节约型社会应成为“十一五”规划重要任务。我国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级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应政策如能落到实处,必将有助于节约型社会的早日建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