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略协作取得新成果--从胡锦涛访俄看两国关系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18: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日电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前往哈萨克斯坦进行访问。外交部网站刊出评论文章,称这次访问取得新成果,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月1日下午,历史见证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3时05分左右,在克里姆林宫金碧辉煌的祖母绿石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郑重签署《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交换签署生效的声明文本时,大厅内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数百名记者争相捕捉这一历史性瞬间。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正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重大贡献……两国决心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不懈努力,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成为安全的世界体系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这份庄严的声明,既表达了中俄两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又为双方共同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拉开了新的一幕。

  会见记者时,胡锦涛对这份政治文件作出如下评价:“联合声明阐明了中俄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同主张,显示出两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京表示,联合声明阐述了双方对国际政治最关键问题的共同立场;俄中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政治文件,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胡锦涛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民族矛盾等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毒品、重大传染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加剧;贫困和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等行为仍有发生。求和平、促合作、谋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声明中表明了共同的抉择,这就是承担起肩负的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中俄关系积极活跃。今年5月,胡锦涛主席来到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并同普京总统会晤。一个多月后,胡锦涛主席再次来到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同普京总统进行了累计近7个小时的交谈,其中既有在莫斯科郊外总统别墅的亲切交谈,也有在克里姆林宫内的正式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回首10多年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双方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进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双边关系一步步迈上新台阶。2001年签署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俄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经贸领域,中俄贸易额已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10月,两国元首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对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作出总体规划,提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等重要目标。在这次访问中,胡锦涛主席就落实上述纲要、加强双方经贸合作同普京总统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共同探讨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项目投资、推动大项目合作、促进高技术领域合作、规范贸易秩序的有效途径。中俄签署了能源、金融、电力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此外,继两国去年举办了“中俄青年友谊年”之后,两国元首共同确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7月2日,结束莫斯科的行程后,胡锦涛主席专程飞赴新西伯利亚市。3日,他同西伯利亚联邦区地方负责人举行座谈,探讨进一步加强两国地方合作的途径,推动开发两国毗邻地区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地方合作加快发展。

  这次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实现了推动中俄两国深化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协作、推动经贸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的目标,为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