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度撞击”今日上演 全球期待太空“焰火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1:26 东北新闻网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撞击彗星的一幕即将上演:美国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这次撞击将在彗星表面留下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坑,并将对彗星的化学成分和太阳系早期留下的化石信息进行探测。目前,“深度撞击”号的母船已经成功释放携带的撞击器,精彩的好戏即将开演!

  3日

  母船成功释放撞击器

  据美联社7月3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当天透露,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7月3日凌晨2时7分(北京时间3日14时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的母船成功释放出撞击器。

  这一释放环节顺利完成后,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里传来了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参与撞击项目的科学家、工程师们都无比兴奋。

  耗资3.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肩负着重大科研任务,将解答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彗星本身、太阳系的形成、甚至生命起源的诸多谜团。

  2005年1月1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空站,“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搭乘“德尔塔II”型火箭成功进入太空。

  升空35分钟后,探测器脱离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展开并固定太阳能电池板,开始向自己的目标彗星进发。

  经过耗时6个月,里程4.31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离“坦普尔1号”彗星越来越近了。

  6月23日,“深度撞击”号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继续向“坦普尔1号”彗星急速飞去。7月2日下午,探测器进行最后一次轨道调整。7月3日,探测器的母船释放出撞击器。

  4日

  成功撞击可能性非常大

  母船释放撞击器24小时之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撞击器将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

  按照计划,“深度撞击”号的撞击器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拍摄有史以来距离彗星内核最近的图像。虽然撞击器最终会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携带的电子设备将一直传送图像和数据给探测器,直到最终消亡。

  同时,撞击发生之后,“深度撞击”号母船也将在距彗星500公里处拍摄撞击的细节,母船自身也带有高分辨率的相机和红外分光计等精密观测设备。在爆炸的碎片击中自己之前,母船有15分钟时间拍摄爆炸的全过程,记录撞击坑的大小、深度、形状和内部结构,分析从彗核内部喷射物质的成分,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

  为了确保撞击的精确性,科学家们已经对“深度撞击”号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核查,飞行计划还曾两度推迟。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估计,成功进行撞击的可能性非常大。

  美国宇航局发射主管奥马尔·贝兹曾经信心十足地表示:“7月4日,我们一定能顺利撞击。”

  即使“深度撞击”号出现某种意外,没有按预期计划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话,它也不枉此次的太空之行,因为它会继续飞行,去探测另外6个替代彗星。

  其实,为了这次太空撞击,美国科学家准备了好几套备用方案。他们表示,一旦母船未能成功射出撞击器,那么将采用备用的应急方案,其中之一是指挥母船连同撞击器一起撞向彗星。可是,现在看来,备用方案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为释放撞击器的过程非常顺利。

  中国

  今夜观测值得期待

  据新华社报道“可以说,对于4日即将上演的‘炮轰’彗星,以及相关的观测工作,中外科学家们已完成‘彩排’。照目前情况看,‘炮轰’彗星可能会有相当精彩的演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3日向记者通报。

  对于这次人造天象,我国的天文学家给予了高度关注。7月2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有关科学家利用40厘米口径的望远镜加上CCD,拍下了较为清晰的“坦普尔1号”彗星的照片,其彗发比较明显。

  王思潮介绍,6月底,美国宇航局公布,6月22日,“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也拍摄到“坦普尔1号”彗星彗核更大的喷发活动:大量的气体尘埃向外喷出,规模比此前“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大5倍,彗星的亮度也明显增亮。从喷发活动可以预期,7月4日的“炮轰”彗星可能会有更精彩的演出。

  王思潮提醒,7月4日和5日的夜间观测非常关键。人们用10厘米以上口径的望远镜就有可能看到彗星的身影,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不宜太高,可用10倍-80倍试验观测。

  世界

  智利成最佳“看台”

  据新华社报道尽管这次撞击景观肉眼看不到,但西半球某些地区的太空观测者可以使用望远镜瞧见。目前,许多天文学家聚集到南美洲北安地列斯山脉所设的天文台,趁着天空晴朗,准备亲历这场盛大的“焰火秀”,南美洲智利堪称这场太空任务的“世界之眼”。

  科学家表示,智利将是地球上观测“深度撞击”太空计划的最佳地点。来自德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及荷兰约十名彗星专家已经抵达智利。

  不过,其他天文爱好者也不必担心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美国宇航局以及多家天文台都会在网上及时发布撞击的图像。

  当天,美国宇航局计划通过互联网发布一系列最新动态,并通过自己的电视频道实况转播这次太空任务。网民们可以登陆www.space.com网站一饱眼福。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国立基特峰天文台和设在夏威夷冒纳凯阿山巅的W·M·凯克天文台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它们观测到的图像。

  新闻链接

  “深度撞击”号

  【母船】

  外观:大小相当于一辆小轿车。

  重量:约380公斤。

  装置: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和高稳定性的指示控制系统。一个固定的太阳帆板及小的镍氢电池、高增益天线、碎片防护装置、高分辨率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仪,34米波长的X波段无线电与地球和撞击舱保持通信联络。

  功能:1、传输数据。2、观测记录撞击过程。3、收集分析彗核样本。

  【撞击器】

  外观:与茶几大小相等。主要由49%的铜和24%的铝制成。

  重量:约370公斤。

  装置:一台称为“撞击者目标遥感器”的高精度星体跟踪器。实际上它是一个带孔径为12厘米望远镜的目标瞄准照相机,用于在撞击舱飞向彗星过程中导航。25米/秒推进速度的推进系统,以推进必要的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

  功能:1、提供照片。2、撞击彗核,产生动能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时的能量。(完)( 新闻晨报)[编辑:周纯明](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