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明礼仪系列报道之职场礼仪·用生命捍卫新闻真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2:08 北京娱乐信报
文明礼仪系列报道之职场礼仪·用生命捍卫新闻真实(组图)
  为了寻找新闻的最佳呈现角度,记者们常常会“五体投地”地工作。

  信报记者 孙京龙/摄

  本期主题:新闻记者

  开篇辞

  进入了7月,炎炎夏日大有把世人烤蔫的架势。而我们的文明礼仪宣传报道却丝毫没有打盹。在未来的40余期报道中,我们将密切围绕“大力弘扬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的宣传主题,着眼于工作礼仪、服务礼仪和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的介绍,全面细致地普及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经商等知识。为此,我们将选取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窗口行业、服务行业,每天介绍一个特定行业的职业礼仪、规范。这些内容将通过《360行,状元我来说》、《职场关键词》、《职场故事》、《职场面对面》、《读者留言板》、《双语礼仪》、《我心目中的行业明星推荐主题活动》等栏目系统地加以呈现。这些栏目将分别表现百姓对某一个行业的期待、该行业优秀从业人员的评价;当期主题行业的从业规范;行业内优秀团队的互助、协作等内容。

  俗话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事实上,不仅是在夏季,在职场生涯的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守职业规范,以忠诚、正义、诚信、谦虚、持节、廉洁、敬业等优良品格来正视、尊重自己的岗位、自己的职业。而这正是我们在职场礼仪阶段所大力宣扬和推广的可贵精神。

  张渊源

  360行,状元我来说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奥运文明礼仪系列报道正式进入了职场礼仪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将用各种方式全力倡导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去践行自己的行业道德规范。然而,要有力地推动别人去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得站稳自己的脚跟。因此,在职场礼仪的第一期,我们就先用自醒的眼光来再次解读记者、编辑这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这几天,有很多事情都撞击到了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从业道德的要害之处。从大处来讲,今年3月22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对发布虚假新闻做出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从小处来说,前不久,我们《信报》的同事王巍在正常采访拍照的过程中遭人殴打,在拳打脚踢之下,王巍一直在努力保护着怀中刚刚拍完照片的照相机。这近在咫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了新闻工作者对维护新闻真实性和媒体公信力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实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党的一贯主张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就是在探寻和报道事实真相。因此,跟虚假新闻进行坚决地斗争,尊重读者、听众、观众的知情权是新闻工作者第一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没有这个做基础,敬业、守节以及团结协作等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张渊源

  职场关键词

  中国新闻工作者

  职业道德准则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

  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

  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新闻界同行之间应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

  ——摘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徐滔:15年追求“志、实、新”

  职场面对面

  1999年底,在北京电视台开办第一个法制日播栏目《法治进行时》之初,徐滔就明确地提出了“政法新闻社会化、社会新闻政法化”的崭新节目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法治进行时》的《现场交锋》、《现场提示》、《法网追踪》、《治安播报》在全国同行中一炮打响。现在,她带领着80多名制作人员制作着北京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专题节目。

  记者(以下简称“记”):可以说您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在业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您有什么制胜奇招吗?

  徐滔(以下简称“徐”):其实我做记者已经15年了,这些年我始终以“志、实、新”三个字为准则。因为,记者必须要有为社会、为百姓服务的抱负;必须脚踏实地力求“常”中出“奇”。我不是一个天赋很高的记者,我的这些成功再次证明了“脚底板下出新闻,腿功上面出佳作”的真理性。为了抓新闻我曾经乔装打扮到处暗访乱贴小广告的黑诊所,只身抓获许诺放他走就报答以巨款的犯罪嫌疑人,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生活了半个月……

  记:您认为当记者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徐:在执著追求的过程中,记者要耐得住寂寞和辛苦,要顶得住诱惑和委屈。有这样一次采访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贩毒者,但后来这个人被警方枪毙了。从此,贩毒者的妻子对我充满了怨恨。有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相遇,她冲上来狠狠地打了我两耳光,周围的群众马上就打110报了警。但当赶来的民警要把那个女人带走时,我拦下了民警说:“她是因为不理解我的工作才这样做的。”民警走后,我和她坐在台阶上谈了7个多小时。现在,她成了《法治进行时》最热心的观众和线索提供者。历练是人生的财富。15年记者生涯的酸甜苦辣,成功荣辱,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没有梦想的翅膀,一个人会鼠目寸光,而没有脚踏实地,一个记者就没有真正的机会。

  记:好新闻是靠勇气创出来的吗?

  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样的。做记者必须要有“勇”有“谋”。除了要敢于冲锋陷阵,记者还必须有独特的想法和视角;要能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思路和制作手法。当运用特技手法来加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在全国同行业中还是盲点时,我最早将特技手法运用于新闻节目。1995年,在制作的新闻长消息——《跨世纪之路》时,我们首次用特技手法来体现北京经济建设的成就,节目制作完成后,有人质疑说:这是新闻吗?但我坚信使画面栩栩如生,增强节目的可视性是电视的重要因素,它应该是电视发展的一种趋势。后来《跨世纪之路》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以头条播出。该片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也正是这种在当时充满争议的风格,为后来的同行铺就了一条创作的坦途,现在多种画面语言都在新闻节目中得到了运用。

  信报记者 翟烜 黄宇
文明礼仪系列报道之职场礼仪·用生命捍卫新闻真实(组图)
徐滔简介

  徐滔,36岁,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任《法治进行时》栏目的监制、专栏记者。

  徐滔曾经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四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五次荣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28岁的徐滔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百佳新闻工作者。2002年徐滔获得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并荣获首都荣誉民警称号。2003年徐滔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2004年徐滔成为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并荣获北京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11月,作为全国记者型主持人的代表徐滔走入了中国十大名主持论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