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真拿“车辆霸道”没辙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4:25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真拿“车辆霸道”没辙吗

  车辆乱停放考验城市管理

  【据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邓卫华邓华宁黎昌政)就像一场流行病一样,“停车难”与“交通拥堵”正在刚刚步入汽车时代门槛的中国城市里迅速蔓延,成为让城市管理
者和市民头疼的世纪难题。在诊断这场“流行病”的过程中,从停车到行车,从车主到城市道路的建设者,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本不宽阔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行人或骑车人的空间被暂时乃至永久性地占用了,但“流行病”流行依旧;一个与汽车文明不协调的音符——“车辆霸道”却就此诞生了。人们不禁质疑:这究竟是汽车时代的必然,还是城市管理的问题?是谁制造了“车辆霸道”,患病的城市还能康复吗?

  霸道停车的富人

  这是记者日前随意捕捉到的几个“霸道”镜头:

  6月28日18时,济南市玉函路北段两家相邻的大酒店门前,进餐的人们已经习惯性地把这一段人行道当成出酒店的停车场,一批早到的车辆占据了100多米的人行道,而一批晚到的车辆则直接把车停在了紧靠人行道的非机动车道上,还有一批更晚到的车辆甚至把车停到了道路另一侧的人行道上。一位刚刚从超市购物回来的老大妈拎着大包小包在汽车夹缝中寻路穿行,几个骑车的孩子不时被迫从非机动车道拐进快速行进的车流中,险象环生;

  6月27日下午,武汉体育学院门前,一辆红色的高档轿车垂直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进入学院的一辆派里奥小轿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驶入,派里奥的车主戴先生气愤地说:“这车停得也太没‘车德’了!”;

  这些“霸道”现象在国内的大中城市里几乎随处可见。霸道不仅侵害了行人在人行道上自由漫步的权利,而且也破坏了城市景观协调,成为汽车时代城市管理的一道疤痕。在济南市一家保险公司的王勇说,占道经营的穷人刚刚被赶走,人行道又迎来了霸道停车的富人。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城市里轻松漫步的感觉了。曾经在英国留学两年的胡凌说,吐痰曾经被海外人士认为是中国在迅速迈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革不掉的陋习,他担心车辆霸道成为中国步入汽车时代的另一大陋习。

  胡凌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在“六朝古都”南京,记者还发现了“看不见”的车辆霸道现象。

  南京市的北京路呈东西走向横贯市中心区,由于这条道路两边主要分布着省、市两级的各个机关,公务车密集。为了保证公务车畅通,北京路上的公交车服务水平近年来呈递减的趋势,公交车站台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记者在北京西路上看到,虽然西端连接的河西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但这条路上仅有三条公交线路,目前是南京市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最拥挤的线路。按照通常的做法,市中心区主干道上每隔500米就应该设一个公交车站。但北京东路上的31路公交线从鸡鸣寺到鼓楼广场之间1500多米竟然没有一个公交车站。公交车给公务车让道,导致北京路的运输能力大打折扣;“官本位”在汽车时代衍生出一个怪胎——“公务车本位”。

  “车辆霸道”缘何多

  高速增长的机动车辆和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落后之间的矛盾,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停车霸道”最直接也最无奈的原因。据武汉交管部门分析,武汉现有机动车60多万辆,且每天以300辆的速度增加;而全市仅有停车位5万个左右。交管部门对城市机动车的“增长曲线”有一个统计:达到第一个10万辆用了40年,第二个10万辆为6年,第三个10万辆3年,第4个10万辆2年,第5个10万辆才1年半,第六个10万辆仅仅1年时间。在北京,机动车总量已突破230万辆,停车设施容量严重不足——城八区社会停车位缺口约5万个,基本停车位缺口约20万个。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记者日前在汉口泰合广场地下停车场内看到,停车场门口悬挂着“24小时对外开放”的标牌,车位空闲较多,但一些车主仍然把车停在附近的人行道和居民小区里。在济南市齐鲁医院门前,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一幕:医院里面的停车场空位不少,但门前的人行道上却停满了车辆。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认为,在这些车主不愿付费停车的现实背后,是他们对于行人权益的漠视和践踏。

  而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介绍,国内一个省会城市的市长在探讨拓宽旧马路的解决之道时,开出的“药方”之一竟然就是取消自行车道,把自行车放在人行道上去。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专家冯群力说,修建“大马路”风在中国许多城市里愈刮愈烈,其实不管是新建大马路需要拆迁房屋、侵占农田也罢,还是旧城改造中取消机动车道、缩窄人行道也罢,最终都造成了富人对穷人权益的长期性侵占,其潜在后果远比临时性的停车霸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者“以车为本”规划思路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对道路这一公共资源二次分配的不公。

  呼唤“以人为本”

  种种“车辆霸道”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检验市民和城市管理者素质的一块试金石。俗话说,汽车是“铁包肉”,自行车是“肉包铁”,行人则是“肉包肉”;三者同时行进在路上,后两者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充分考虑人的便利而不仅仅是车的便利,理应成为汽车时代和谐城市建设的题中要义:和谐城市呼唤“以人为本”的汽车文明。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让汽车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以车为本”的道路建设和管理模式亟待转变。杨涛认为,类似南京、苏州这样的古城,目前最棘手和最迫切的交通困扰是老城区的堵车问题,而要想让道路畅通起来,是先解决人通,还是先解决车通,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证明,如果没有发达的公共交通支持,城市中心区有再多的道路,也很难避免交通拥堵的厄运!城市毕竟属于人而不是汽车,城市交通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为广大的市民服务,“车权至上”的观念应该被“以人为本”所代替。

  王承略认为,“车辆霸道”现象的出现还破坏了人们对城市印象的感知。大多数人对于城市印象的感知都不是在汽车里完成,而是通过行走、逛街来体味的。如果人们只能在汽车的夹缝中穿行,那就不会有心思来感觉城市,也不会对这座城市留下好的印象。

  在深圳不久前公布的《深圳市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人们看到了这座年轻的城市对“汽车文明”的理解,其中包括减少私家车、倡导合用汽车、强调公交优先等。

  一位参与深圳交通规划研讨会的海外市长的话或许代表了大多数人对“以人为本”的汽车文明的期盼:“一个文明的城市并不是一个公路修得有多好的城市,而是骑在三轮车上的儿童可以安全地四处撒欢的城市。”

  作者:记者邓卫华邓华宁黎昌政 编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