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怎样才不上“内部指标”的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6:40 新桂网

  新桂网据《中国青年报》7月1日报道,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能拿到高校内部招生指标”之类的话,避免上当受骗。

  教育部的提醒当然是很及时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读个热门专业,为达到目的,往往“病急乱投医”,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了这种“市场需求”,便发出各种能使家长动心的信息,诱使家长们上当。但问题是,这些不
法分子大肆发布的信息,如果说仅仅是一伙骗子设的骗局,没有一点可信度,恐怕说不过去。要知道,家长们并不是那么好骗的,他们也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如果这些信息全是假信息,就不会有市场了。所以,教育部门还是应该从招生制度和政策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漏洞,而被人利用了。

  实际上,尽管目前的高考制度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公平的制度,起着维护教育公平最后防线的作用,但不能不承认,这道防线已受到了侵蚀,不再牢固和严密了,也不能确保所有的考生都能公平竞争。地区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带来的不公平就不说了,单是招生过程中,一些招生学校或招生人员,也往往利用招生政策的漏洞进行暗箱操作,通过违规招生牟取私利,这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比如通过定向招生计划、机动指标降分录取进行敛财;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特长生招生、补录等招生环节进行寻租等。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其中一个有关教育收费的数字——18所中央部属高校违规收费8.68亿元。这些乱收的费用从何而来,恐怕也不能说与高校招生期间的一些寻租没有一点关系。

  社会上以及手机和网站上大量表示“能拿到招生指标”的信息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并能迷惑一些人,还与目前招生过程中一些信息不透明有关。谣言止于公开,招生信息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很多高校招生人员都有一定的自主权,掌握着在提档分数线以上挑选新生的权力,以及调配新生专业方向的权力,而这些权力目前还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如何使用也极不透明,这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假信息有了市场。

  所以,针对高校招生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极不正常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提醒考生家长们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但更重要的,是在对这种扰乱招生秩序的不法行为严厉打击的同时,规范制度设计,彻底堵住漏洞,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如此,不论不法分子发布什么信息,也不会有人上当了。

  (高东海)

  作者:高东海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