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用水吃紧:何时不再制约农村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9:10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 炎炎夏日,湟水河畔的乐都县农村的温室大棚里,一茬茬成熟的时令蔬菜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省内外。然而,在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我省部分农村农业用水紧张却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百万水利设施何时惠及村民

  素有“果品之乡”美誉的乐都县高庙镇长里村,现有348户人家,1344亩耕地。有关资料显示,该村2002年争取资金70万元,完成了渠系配套工程,解决了800多亩耕地的浇水问题,同时还争取了50万元并自筹了50万元资金,完成了150多个塑料大棚的节水灌溉工程。然而上百万元的投入并没有有效缓解该村灌溉的窘境,几年来,村民依然是等水浇地。

  6月9日的长里村,凌晨三、四点钟,村民已陆续开始灌溉温棚种植的蔬菜。一位浇地的农民告诉记者,他家的两个温棚远的一个从井水管子接头到温棚有300米,抽出的水要先流经大渠才能淌进棚里,浇两个4分左右的温棚需要两小时,从去年12月到今年7月,每个月至少得浇3次水,每个月的水电费都在40多元。村民反映,这样浇地不但造成了水的流失,还加大了蔬菜成本,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提起村里前几年修的水利设施,正在等水浇地的村民争着将记者领进他们的温棚。在一个个温室,3年前修的滴灌水管接头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村民说当年村里让每户修了滴灌的人家交了100元的管子钱,可是因为水没有通到温棚里,管子领回来后根本用不上,只好堆放在家里。近几年,随着长里村温棚经济的发展,现已达到了户均两个棚,可600多个棚只有40多个用上了滴灌。同样,花费不菲的渠系配套工程在该村也因为渠道没水而无法发挥效益。去年,就因为没水浇地,影响了该村的农作物产量。

  长里村的节水灌溉是与相邻的柳湾村在2002年一同修建的,那么,柳湾村节水滴灌的效果如何呢?6月10日记者来到了柳湾村,出人意料的是400多个温棚都在使用滴灌,忙着将新摘的蔬菜过秤的村民说,自从使用了滴灌,蔬菜的病虫害减少了、产量也提高了。

  为什么同时修建的工程,两个村却有天壤之别?在柳湾村村委会记者了解到,前几年修的滴灌,因为漏水使用效果不好,近两年该村又投入70万元,重新维修了管道,使滴灌得以正常运行,滴灌不仅将村民从繁琐的浇地中解脱了出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以一方水0.3元计算,浇一个4分左右的棚只需花2元左右。虽然如此,该村仍有600多亩田间作物受制于农业用水紧张,2002年耗资50万元修建的渠系配套工程,也因为长期没水,利用率不高。村委会有关人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供水的大路电站距柳湾村有8公里,距离远影响了渠道的使用。

  据了解,长里村和柳湾村仅节水灌溉项目的投资就有205万元,当时有关部门预计,该项目实施后,将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100亩,其中大田喷灌面积1550亩,蔬菜大棚滴灌550亩。可多年来,投资百万的水利设施,却未能惠及村民,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工程当初是如何设计施工又是怎样验收的呢?

  何时改变生存命脉———水源

  被称为高庙镇第4大村的旱地湾村,虽然与上述两个村同属川水地区,又是近邻,但自古以来由于严重缺水,非但不能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甚至无法改善人畜饮水困难状况。对水的渴望,激励着世代以农耕为生的旱地湾人打了一口又一口水井,但取出的水总是盐碱度超标。久而久之,四邻八乡送给旱地湾村一句顺口溜:有女甭嫁旱地湾,吃水更比吃油难,打出水井苦又咸,喝水做饭不用盐。

  旱地湾村420户人家1800多人,长年为1440亩耕地的浇水问题奔波、劳碌,他们习惯性地将冬灌、春灌时期的用水称为“抢水”。今年该村在浇地时,因大峡渠支渠300米处出现高约12米、长约60米的塌方,使得邻村一户村民的温棚被淹,为此,旱地湾村赔偿了对方上万元的经济损失,现在该渠道两边还有18家住户、5个温棚。对于目前的现状,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有忧心忡忡地说:塌方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不但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还将影响千亩农田的灌溉。旱地湾村虽然有独特的种植条件:土壤好、日照时间长,韭菜大棚也发展得最早,现在又在全县第一个培育出了樱桃, 但由于缺水,大部分村民依旧处于贫困状态。村民李洪强在该村海拔1800米的地弯子承包了荒山,几十年来,精心栽培了多种农作物,由于受水的制约,许多都没有成功,直到全家人用十几年修了一个3600方的蓄水池这一切才改变。记者在李洪强家看到,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每市斤15元的价格,给他们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今年李洪强不但扩大了樱桃培植面积,还特制了几百株形态各异的樱桃盆景,只待春节挂果时卖个好价。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大批外村人正是看好了樱桃的种植前景,纷纷前来选购苗木。今年春灌期间,村干部告诉李洪强村民们的地浇完了让他把蓄水池灌满,被村干部的诚意所打动的李洪强主动找村干部,表示愿将自己积累的十几年的种植经验传授给村民,而被水源束缚住手脚的旱地湾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机会从眼前溜走。

  其实在高庙镇,绝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村存在用水问题,十几个村位于旱台的千亩田地也由于渠水不畅,有些只好撂荒。

  针对高庙镇在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6月14日,记者采访了乐都县水务局的有关负责人。对于长里村滴灌工程有名无实的现象,他们说具体情况还不了解。目前渠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渠道年久失修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管理跟不上造成的,而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用水量大增,现有的渠道也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用水。对于大峡渠、深沟渠两个国有渠道他们将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对其他一些民营渠道将通过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逐步解决。

  如何将惠及农民的事真正做好,看来相关部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张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