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挽救民间家书刻不容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9:13 生活报

  本报讯本报6月29日刊登的《“一封家书”淡出视线》很快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打电话表示,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书见证了历史,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挽救民间家书刻不容缓。

  “孩儿只身在外甚思家人,望父亲保重身体,待病愈后便尽早回家看望您老……”家住南岗区72岁的王敏熙老人,拿出30年前儿子寄给自己的家书仍倍感亲切。端详着已经泛黄
的信纸,老人似乎又回到了那段难以割舍的岁月。“当年孩子外出求学,在途中患病,弥留之际,我们父子就靠封封书信寄托思念之情。”曾是教师的王敏熙老人写得一手漂亮字,在与儿子最后的交流中,老人一字一泪地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关爱。如今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书信,往事历历在目,只是早已人去楼空。

  在几天的寻访中,记者接触了多位珍藏家书的老人,他们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通讯方式的出现,家书等老旧物品开始渐渐消亡,但每个人对待家书,肯定都是依依不舍的,因为它记载了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轨迹,更储存着丰富的情感。家书不可丢,亲情不可丢。

  有关专家认为,手写书信在传达信息、及时沟通等方面的确难以与现代化的通信方式相比,但它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和亲情体现是其他联系方式所不具备的,对于弘扬人间亲情、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都来抢救民间书信十分必要。(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