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集中“优势”力量兴校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1:49 光明网

  ——访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孙增良教授本报记者赵秋丽 特约记者李志臣 通讯员彭欣

  如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药强校?山东中医药大学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坚持不断培植和发展办学优势,凝炼和强化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增强学校实力、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综
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山东中医药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此记者专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孙增良教授。

  人才培养呈特色

  “高等中医药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孙增良书记说:“在专业建设上,我们突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上,我们突出提高全面素质、实现个性发展和厚实基础、强化实践的理念。”

  为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办学定位和市场调研,学校确定了发展新思路: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教育、稳步发展普通本科教育、合理调控专科教育、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稳定和控制临床医学教育,把医学教育办成“精英教育”;积极发展药学教育和相关学科专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连续两年深入开展“招生与就业调研”,并于去年新设了5个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专业。学校坚持中医药特色在专业建设中的全面渗透与融合,把“非医”学科打造成具有“近医”、“涉医”特色的交叉学科专业。

  为了办出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重点开展了两项教学改革:一是学分制改革。在1999年开始推行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以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教学状态最优化、教学质量最佳化。说起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孙书记思路清晰,娓娓道来:建立了“结构相对完整、功能高度配套、设施先进、集中管理、资源互补、全面开放、效益明显”的教学实验中心;构建了以临床学院为龙头,附属医院和教学科研基地为骨干,教学实习基地为基础,与本校学科定位相适应的新型实习教学体系;确定了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的系统化实践体系,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术发展重优势

  山东中医药大学把实施“科研兴校”方略作为建设一流院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措施,确立了“突出特色学科,提升和改造传统学科,扩大交融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计划经过5年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面向市场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在学科建设中,学校本着“重基础,强应用”的思路,将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与强化办学特色、加强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融学科相结合。加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谈到学校实施的“优势学科战略”,孙增良书记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一战略,进行优势整合、重点投入、重点扶持和长期建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从而使学校的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重点学科建设名列山东省高校前茅。宽厚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成为实现专业拓展的坚强基石,有效拉动了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目前学校形成了医史文献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药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等优势学科群。

  为提高临床应用学科的建设水平,学校加强了附属医院内部结构调整,集结优势力量发展特色专科。与此同时,学校还坚持“服务求支持,贡献求发展”和“互惠互利”的思路,积极探索加强与企业、社会合作的有效形式。孙增良书记告诉记者,仅一年时间,学校就先后与10个市县及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关系,并与中国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开发“海洋药物”的协议,与济南市中心医院联合创办了全国首家“情志病证临床研究中心”。

  目前,学校已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孙增良书记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努力打造医、药、理工、文管四大学科组团;整合组建科研条件齐全,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校科研实验中心,并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局级重点实验室等为基础,积极筹建‘中医药经典理论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学术团队靠锻造

  “人才强校是实现教学立校和科技兴校的根本”,是孙增良书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实现多科性中医药强校的发展目标,必须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首先,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形成了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的系统工程。学校自去年初着手进行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拔尖人才的吸引与激励措施。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两学科列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成以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中坚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孙增良书记告诉记者,学校专门制订了“1361”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与“泰山学者”招聘工作相结合,计划在5至10年内,培养和引进10名全国知名专家、30名学科带头人、60名学术骨干和100名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说,我们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队伍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科研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