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战胜利)特写:壮士重返老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7:0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4日电(记者肖春飞、金旼旼)7月4日上午,双目失明的老兵杨养正重返上海苏州河畔四行仓库。68年前,作为“八百壮士”一员,他在这里浴血奋战。

  他看不见,但他知道,他回来了,回到了68年来令他魂牵梦萦的旧战场,了却一个多年未了的心愿。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急切地问这问那,激动不安,双眼噙泪,嘴唇微颤。68年来,四行仓库从未离开过他。

  杨养正今年91岁。作为“八百壮士”的一员,那时他只有23岁,任88师524团1营1连排长。

  “我们排留在最后,作为后卫掩护战友撤退。”老人回忆说。他还记得那是1937年10月30日,敌人火力很猛,他刚打完了一梭子二十发的钢芯弹,正准备换弹夹,一颗炮弹突然在他身边爆炸,弹片飞溅,左眼受伤。

  他醒来后,已经在租界了,左眼永远失去。后来在租界孤军营里,“八百壮士”因为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升国旗一事与英军发生冲突,杨养正的右眼在搏斗中也受了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杨养正及其战友由日本军队从租界押送到安徽芜湖,被迫做苦工、挖战壕。1943年4月,杨养正与其他30多名战俘集体越狱成功,经河南、湖北辗转来到重庆。逃亡中,他根据看到的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而把原名杨德余改为杨养正。

  老人泪花闪烁。“别激动、别激动……”杨养正的老伴赵孝芳给他打扇子,1945年8月16日,两人在重庆结婚,杨养正发誓抗战不胜利,他就不结婚。

  这是赵孝芳第一次来上海,但上海并不陌生。她说:“就跟他说的一样啊,这么多年,他一直给我讲,他一直想回来。”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东与公共租界相邻,是一座五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这里原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北四行”在上海的堆栈,当时仓库里储藏了大量的粮食、牛皮、丝茧、桐油,墙厚楼高,易守难攻。

  1937年10月25日,与日军激战两月后,中国军队在宝山大场的防线被突破。数十万大军西撤,为牵制敌人火力,更为保持在上海市区的存在,“可壮国际视听”,88师奉命留守闸北。524团团长谢晋元率该团一营,留守原师部所在四行仓库。凭必死的决心,“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伤敌无数。

  “当时,‘八百壮士’每打死一个日本鬼子,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就会大声欢呼!‘八百壮士’的意义,不在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而在于唤醒了中国人的自信:日军并非不可战胜!”谢晋元的儿子谢继民说。

  那是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悲壮与激昂:四行仓库硝烟弥漫,租界里中国百姓揪心观战:在新闸路长沙路口,从早至晚“翘首企足而观者如堵”;见敌军偷袭,对岸观众便大声喊叫和用大黑板写字、画图,报告我军防备;上海各界发起了捐赠,“馈赐慰劳品,多至不可计数”,由仓库东边的租界送入;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冒险爬过新垃圾桥,为孤军送来了中国旗帜--就是那面第二日晨曦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的旗帜……

  谢晋元壮烈殉国时,谢继民只有5岁,他没有见过父亲,但是当他握住杨养正的手时,宛若触摸到了父辈的壮烈。杨养正讲述时,他一直紧紧握着老人的手。

  与谢继民一起陪伴杨养正的,还有上官百成,当年524团团副上官志标的儿子。得知杨养正要从重庆来到上海,重返四行仓库,上官百成特地从台北赶来。

  1941年4月24日晨,谢晋元团长被内奸刺杀于孤军营,上官志标舍命相救,身中六刀,仍背负谢团长遗体离开现场。

  上官百成特地带来了父亲的军裤,血迹已经淡去,被利刃贯穿的刀口,赫然记载着当年的凶险与情谊。

  “我感觉,就像是几十年没见面的‘父子’重逢了……”上官百成这么形容自己与杨养正的会面。

  最后,杨养正带着谢继民与上官百成,齐声唱起了《八百壮士歌》。91岁老人的歌声,激昂、高亢,回荡在当年满是鲜血与弹孔的战场上: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在场者,无不动容。(完)(责任编辑:罗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