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专题 > 正文

中哈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破解能源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0:00 华夏时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4日在阿斯塔纳签署了两国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中国因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从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角度出发,陆续和许多国家提升了双边关系。由于国与国之间情况和诉求的不同,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也未尽一致。中国的战略伙伴,有些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布局,有些是双边关系成熟后的内在要求。这次与西边邻居哈萨克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属于后者,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战略伙伴是13年双边关系发展的总结

  联合声明对中哈建交13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作了简捷而相当全面的回顾。自哈萨克斯坦立国后,两国领导人频繁往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经贸、能源、交通、科技、人文、安全等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两国开展全面合作的条约法律基础十分牢固,组织机构日臻完善。

  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框架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声明两次提到了“人文合作”,一次见于对两国关系的回顾,一次见于对中哈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阐述。

  这在传统的联合声明中并不多见。其中透露出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表明人文领域的相互认同是外交的重要一环,是双边关系成熟的标志之一;二是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对外交关系的概念和内容进行新的拓展。除了政治、军事、经济合作,人文合作可能是中国外交的又一重点方向。

  为中哈石油管道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

  中国驻哈大使周晓沛日前表示,中哈石油管道是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中哈科技园项目等数个科技合作项目也要启动。

  可以发现,中哈石油管道将作为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的象征性项目而受到高度重视。确实,能源合作在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中扮演着主角的角色,这条管道为两国带来的利益不止金钱可以计算。

  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去年9月28日就已开工建设。这条全长约970公里、投资额达7亿美元的工程,是中国第一条跨国管线,一期工程设计为输油能力1000万吨。由于中哈两国高度重视,工程将于今年12月顺利竣工。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目前约近6000万吨,其中六分之一以上将从这条管道输入中国。

  也就是说,哈国外汇来源中相当一部分,将靠这条管道的安全和顺畅保证;而这条管道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也不言而喻。这样一来,保证管道沿线的安全就成为两国的重大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就真正成了双方利益的交集点而有望取得更大成就。现在,战略伙伴关系为此确定了政治保证的基础。

  中国在能源输入安全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实施并不顺利、总被有意阻挠的能源战略带来了一些亮色。亚洲开发银行去年就警告中国:国际油价高升不仅影响短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也给中国长期的石油供应、国家的石油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对此也采取了“走出去”

  战略,参与石油合作勘探和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然而,无奈中国三大石油企业向外找油都不顺利,中海油近日在美又遭困扰就是明证。此外,中国石油运输线依赖于脆弱的、我国军力无法达到的航线的情况也因此稍有改观。

  目前我国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最多,而马六甲海峡是8成以上的中国油轮必经之地。今年4月,驻亚太地区美军披露了《区域海事安全计划》方案。根据这项正在制定中的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印度已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印尼海军宣布要在马六甲海峡部署军舰和战机执行巡逻任务。中国经济命脉所需输油之路,却控制在别人手中,这是中国发展的一大隐忧。因此,输油管道的潜在战略利益对于发展的中国来说特别巨大。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确保中国相对减轻对马六甲海峡的倚重,提高能源输出的安全度。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接壤,政治生态与中国密切,文化血脉与中国相连,而且能源丰富。如果中哈战略伙伴关系对中亚与中国进一步加强联系起到示范作用,则中国的能源战略苦局有希望扭转。对年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8000万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来说,这意义有多大,怎么说都不过分。(徐立凡)(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专题: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