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南京开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7:39 南京晨报 | |||||||||
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昨天上午在南京隆重开幕。省委书记李源潮致欢迎辞,省长梁保华主持开幕式,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致开幕辞。 本次论坛是郑和研究史上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交流盛会,参加论坛
梁保华说,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在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航,往来于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的辽阔水域,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沿岸的众多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标志着人类文明交往开始由陆地向海洋进发,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辉煌文明史上的精彩篇章。江苏是郑和下西洋的源发地和启锚地,郑和在江苏生活的时间最长,历史遗址最多,保存也最完整。在江苏举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李源潮在欢迎辞中指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打开国门、走向世界。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事业有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中国一定要走对外开放之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胸襟融入变革中的世界;二是中国从来都是和平地走向世界,中国只给世界带来过文明与友谊,而从来没有像历史上的海上列强那样,给其他民族的人民带来战争和掠夺。中国走的是和平开放之路。李源潮说,郑和航海激励了一代代江苏儿女,江苏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让江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江苏。 徐祖远在致开幕辞时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决策地,是郑和船队宝船的制造地,而太仓又是郑和船队的启锚地。他希望学术论坛推动郑和下西洋的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开园 李源潮出席开园仪式 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正式建成开放。省委书记李源潮出席开园仪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宣布遗址公园开园。 龙江宝船厂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北部地区,史称龙江,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建造宝船的地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2003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对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舵杆、巨型舵杆、石臼、造船工具、巨型绞关木、铁锚以及工匠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1500多件。南京市及鼓楼区历时二年,对宝船厂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建成了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 新落成的遗址公园复建了宝船厂管理机构提举司、珍宝馆及瞭望台,并设立了巨锚广场体验区、郑和文化体验区、航海科技体验区、篷厂作坊体验区和船工生活体验区,让后人重温郑和航海的盛举。李源潮等省领导与出席仪式的海内外嘉宾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宝船厂古船坞遗址和出土文物展。 参加开园仪式的省及南京市领导有:孙志军、胡序建。南京市市长蒋宏坤主持开园仪式。 宝船遗址公园票价30元 又讯 南京宝船厂遗址景区门票价格初定为30元/人,对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入园游览将有相应的优惠。 有专家认为 郑和船队两次从南京始发 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从哪里出港从哪里离开中国国土的一直是郑和研究的一个“谜”,有人说郑和7次都是从太仓刘家港始发,由福建长乐太平港离开国土。但是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施存龙老先生却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最少第一次和第七次是从南京始发的。 施老认为,郑和7次下西洋出发地都是太仓的说法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最少第一次和第七次是从南京始发的。”在参观静海寺和宝船遗址公园时,施老告诉记者,他为了搜集资料已经来过南京多次,尤其是参观的两地,以前是小小的学校,遗迹保存的也不多。通过南京实地考察、《郑和航海图》等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第七次从南京走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也应该是南京始发的,“始发地应该是当时的龙江港,也就是现在的下关码头。”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也早了92年,比环球航行的麦哲伦早了114年,昨天中外专家一致认为郑和与哥伦布、麦哲伦同样伟大。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认为东西方在十五、十六世纪所进行的航海性质是不同的,西方航海就是探险,就是发现,并且发现的过程伴有抢掠和杀戮,而中国则不同,郑和下西洋到底是什么原因,范教授个人认为,明代改朝换代后就是要通过航海来告诉西洋的国家,继续保持往来,就是要推进中国与之的交流。 而德国慕尼黑教授,著名的汉学家罗德里奇·普塔克也认为,郑和与哥伦布、麦哲伦同样伟大,他说他已经将明代《奉天命三保下西洋》等两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书翻译成了德文,并且刚刚在德国出版了关于郑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东西。 南京共有500名郑和后人 郑和后人讲述郑和悲喜传奇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也是郑和航海事业的发祥地。据了解,现在南京郑和后裔最老的17代最小的22代,6代同堂共有500多人。在昨天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上”,记者碰到了郑和的29世孙郑自海和20世孙郑宽涛。 南京500多名后裔,泰国也有200名 郑和是宦官怎会有后裔呢?郑自海解释说,晚年郑和定居于马府街并将他哥哥马文铭的儿子过继过来。“过继过来的儿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留在了南京,还有一个迁回了郑和老家云南,从云南还有一支迁到了泰国,现在也是200多人的大家族,其中一位18代孙现在是泰国的海军中将。”郑先生介绍,留在南京的一支从明代到清末一直居住在马府街,乾隆年间,一支后裔率先从马府街迁到苏州定居。一直到清末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南京马府街遭到毁灭性破坏,“室家荡然无存,宗族闲散。”郑和后裔从此四散逃难,分散定居在南京城各个地区。比较大的支系有张府园支系、建邺路支系、徐家巷支系、评事街支系、柳叶街支系、大中桥支系、中华路支系等。他们仍然信奉伊斯兰教,还出现连续三代阿訇世家———郑和荣、郑厚仁、郑留安。 郑宽涛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知道是郑和的后裔,但是20多年前,对于自己的身份却一直很低调,“当时思想比较禁锢,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而且郑和还是宦官,当时连去扫墓都是偷偷摸摸的。”一直到了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外人才知道了原来这一家子是郑和的后人。 按照家谱诗句取名 郑自海、郑宽涛两父子的名字都是按照家谱中的诗句来命名的,郑宽涛介绍自从第十一代起,一直以家谱中诗句排辈取名,如今流传下来的是20个字:“大尚存忠孝,积厚流自宽,藩恩更万代,家道泰而昌。”(相传这20字为牛首山弘觉寺住持所写)。郑自海说,现在南京最大的是18代孙郑厚荣,今年70多岁了,最小的是22代的小婴儿。 家族流传故事“悲喜交加” 作为郑和的后人,家族中一直有很多关于“马三保下西洋”的传说,比如郑和到了斯里兰卡,看到了当时生产珍珠的过程,国王挖了一个大的珠池,将海蚌、海螺放进去,等到腐烂进行打捞,其中2-3年才打捞一次。同时家族中一直也有一些悲情的传说,其中“马三保下西洋自身难保”一直被族人传说到今,据说当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时,62岁高龄的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当年郑和的名声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如雷贯耳,很多国王听到郑和来了都很敬仰,而且当时2.7万海军中郑和最有航海经验也最服众,所以郑和还是义不容辞地再次航海,他在航海前已经预知自己最后一趟可能回不来,所以让家人准备了后事。 《永远的大航海》今晚南京“起航”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型音舞诗画《永远的大航海》今晚8:00将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正式“起航”,序中将再现一群古代装扮的男女老幼在南京白下马府前为郑和送行的壮观景象。 《永远的大航海》由序、海之魂、海之恋、海之情、海之潮、尾声六个章节组成,全长70分钟,用“海”贯穿始终。该剧领唱有苏云、周建新、刘媛媛等,从创作到演出,历时2年之久,仅演员就超过300人。 相关专题:南京晨报聚焦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