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撞击未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8:49 沈阳今报
撞击未来(图)
  人类可以用30年的光阴,来完成这撞击彗星的一瞬;人类可以为了保持一颗笑问“你在吗,活的宇宙”的好奇心、对生命的观感、对智慧的热爱,做一个今生来世的追日夸父。重要的不仅在于寻找文明共性的结果,更在于伸张自我意识和心灵的过程。

  7月4日下午1点52分,人类首次“炮轰”彗星准时轰击。由于撞击时间正好是中国地区白天,因此中国天文爱好者无法通过望远镜观测到首次人造天文现象,但可通过互联网同步转播观看到及时的信息。

  7月4日,一个别具意味的日子,这是美国的“独立日”,美国人选择这一天作为探测器撞击彗星的时刻,可以说是一个噱头,但也似乎在表明,美国人把这一天视作又一个历史的临界点。

  这些年,从浩淼如天河般的科幻类作品出版到耗费天文巨资的登月、探测火星,与其说人类在触摸宇宙,不如说是在探究自身理性文明的核心:在宇宙他处。在别的太阳照耀下,基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化学和生理构造、不同的进化历史所衍生出来的智慧(无论是生物还是坚硬的岩石外壳),当我们真正开始接触它们,了解它们,将会在碰撞中产生多么与从前不同的思想和感情火花,产生出多么不同的文化创造和价值取向……

  是的,哪怕到目前为止,甚至在遥远的未来,也许我们能够碰撞出的只是一个个固化的“第五元素”,没有梦寐以求的外星人,没有可以活动、有呼吸和排泄系统的生物,但并不妨碍人类继续兴致昂然地探索下去,正如波兰科幻奇才林姆于1961年所写的《梭娜利星》道出的命题:就算人类遇到外星生命,他也可能无法断定它是否真的活着,更遑论断定它是否拥有智慧———不同世界所演化出来的心灵可能是永远无法沟通的。

  当数十亿双眼睛在7月4日下午1点52分共同聚焦于1.32亿公里外的那一闪火星,无论你的表情是惊叹、悲戚、摇首或沉默,这一撞,从此就深埋你的心底。在落日余晖的某个下午,你会不经意地想起这一次撞击,心中有淡淡的喜悦:那一刻,我在“现场”,又一次领悟到浩淼中的神奇,碰撞中的种种遐思。数十亿操着不同语言、生活于不同文化与国度中的地球人,也许一生都不会于地球的某个角落相遇,但他们的心灵却在地球之外的那一撞中交会,这,就是人类文明最伟大之处。

  被命名为“深度撞击”的彗星探测器,用人类的眼光是撞击了“TEMPEL1”彗星;用彗星自己的感受,也许就是轻轻地吻了一下脸颊。这一撞,是否会撞灭这颗脆弱的彗星?是否会惊动隐居于附近的外星生命,从此划出一个人类与外星生命第三类接触的新纪元?是否会带来天文学理论研究的又一次飞跃?从网友们的留言中可以看到,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力如发酵的酵母,再次发挥至极限。在交流与争锋中,最低程度,大家又上了一堂踊跃的科普课,恶补了多少知识和逐渐遗失的探知热情呀。

  无论如何,“深度撞击”计划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这一撞之前,我们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怎样的结果。这一撞之后,不管获得什么,我们都会为崭新的发现欢呼雀跃。无穷的可能性,是这一撞馈赠的最佳礼物。至少这一刻,许多人可以“进化”至摆脱形体的束缚,而成为超然物外的纯粹心灵。因此,就算我们不为这一撞呐喊,至少也要为自己的心灵遨游而鼓掌吧。见今天今报2、3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