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昨开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8:57 天津日报

  促进京津两地共同发展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刘淇张立昌出席开工仪式并慰问参建人员刘志军王岐山戴相龙致辞卢春房主持黄兴国等出席王立文

  上图刘淇、张立昌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工仪式并奠基。

  本报记者宋子明摄

  右图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起自北京南站过亦庄工业园区、永乐新城至天津杨村,终点天津站。全长115公里,全程直达运行时间半小时左右。

  本报讯 (记者王立文)津京两市人民热切期盼的京津轨道交通工程于昨天上午正式开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出席开工仪式,并亲切慰问参建人员。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先后在开工仪式上致辞。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主持仪式。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兴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文华,市政府秘书长何荣林;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政才,副市长张茅,市政府秘书长刘晓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交通运输司司长王庆云;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等出席。

  昨天上午,在北京市通州区永乐镇与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交界处,彩旗飘舞,彩球高悬,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动员大会在这里举行。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刘淇、张立昌等领导同志挥锨培土,为工程奠基。

  王岐山在致辞中说,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将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高水平的2008年奥运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将全力支持和配合这一重点工程建设,为施工单位做好服务,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希望各方面一如既往地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戴相龙在致辞中说,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最近,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天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又作了重要讲话。6月18日,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天津段开工。16天后的今天,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又正式开工。两个重大交通项目建成运行,不仅对促进京津两市共同发展,而且对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规划和建设天津对外重大交通项目。要积极参加和全力合作搞好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努力建成精品工程、高效工程、廉洁工程、人民满意工程。

  刘志军在致辞中说,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是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运输装备水平,加快铁路现代化,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北京和天津是地处我国心脏部位的两大直辖市。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建设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承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学施工,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投资约123.4亿元,由铁道部、天津市、北京市共同出资建设。线路自北京南站东端引出,沿既有京山铁路线南侧向东,过亦庄工业园区、永乐新城至天津杨村后,再沿既有京山北侧至天津站,全长115公里,具有设计标准高、技术含量高、环境保护好、抗灾能力强、管理体制新等特点。建成运营后,北京至天津全程直达运行时间为半小时左右。目前,全线的初步设计和工程试验段、工程咨询、预制梁招标已经完成,地质勘探、征地拆迁、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藏评估、文物保护等相关工作进展良好,已具备开工条件。该工程计划2007年建成,2008年6月投入运营。

  仪式结束后,刘淇、张立昌等领导同志还与参建人员亲切握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铁道部、北京市、天津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