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永铭记—一位温州女大学生的支教经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0:24 温州新闻网 | |||||||||||
“在西部这片热土上,我吃过苦,受过累,还生了病,但我很庆幸,生命里有这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顾过去一年在西部的日子,温州大学(筹)优秀毕业生张卓艳昨天如是说。 昨天,重返西部的张卓艳冒着酷暑在广元市元坝区张家乡调查,为下周来广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师弟师妹们做好前期工作。因为熟悉当地情况,作为先遣部队先抵四川的她要先联系好有关结对的单位,张罗好有关工作细节。回到广元,又看到熟悉的学生,心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听不懂话,吃不惯菜 今年21岁的张卓艳是乐清人,温州大学(筹)艺术学院音乐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父亲是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主,母亲在政府部门上班,家境优越。去年3月毕业前夕,当得知中宣部等五个部委联合招募“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志愿者活动后,她马上报了名。经层层遴选,7月初,她作为我省5名志愿者之一入选,将到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工作。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但她执意要走,7月26日,她踏上了西行之路。 广元市元坝区属省级贫困县,崎岖的小路,偏远的乡村,低矮的瓦房,让初到当地的张卓艳第一次意识到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吃不惯辛辣的川菜,啃了三个星期的蛋糕和方便面后,她才开始吃一点饭菜,但经常会拉肚子,“吃饭时要拌着眼泪和一大杯水。” 崇山峻岭中的乡村教师 张卓艳先被分配到区委宣传部,通过努力组建了一支中老年人合唱团,并让当地区委领导欣然批示,为合唱团配置活动室和钢琴。4个月后,张卓艳又被分配到该区的张家乡小学支教,任音乐和英语老师。学校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条件差,宿舍和教室都是用鹅卵石砌成的。食堂每天只供应一样菜,每周吃两次肉(因缺油水,肉是白花花的那种肥肉)。最让她“痛苦”的是学校用水很紧张,每位教师每天限两小桶水,吃的用的都包括在里面了。 但她克服了这些困难,很快投入工作之中。西部山区的冬季寒风料峭,滴水成冰,她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带学生在操场上晨跑;学校没有舞蹈教室,所有的舞蹈教学都在露天进行,冰冷的水泥乒乓桌便是她做示范动作的“海绵垫”;学生从没接受过任何舞蹈训练,每个动作她都要不厌其烦地示范上百次;学生画画的工具只有铅笔,她自费去买了一批又一批油画棒、画纸;看到学生冬天还穿着露着十趾的袜子,她落泪了,去市里买回了一大捆袜子…… 今年3月,她病倒了,医生说她患的是一种因缺钾引起的血液病,不及时治疗可能瘫痪。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同事、学生轮流来看她,天天喂饭给她吃。 为了不给当地财政增加负担,这次生病的花销她全都自掏腰包。 促进东西部交流的使者 在西部的日子,她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促进东西部交流的文化使者。张卓艳了解到元坝区有上万名贫困儿童处于半辍学状态。为了让更多的人帮助这些孩子,她向母校温州大学(筹)求助,校方负责人很快回复,表示学校决定帮扶30名贫困儿童。她自己结对了两个孩子,又发动亲戚、父母的朋友结对10余人。 经她牵线,乐清市职业中专和元坝区职业高中结成友谊学校;她还求助母亲帮忙收集有关温州经济发展的书籍,寄到元坝,供当地领导及企业家参考。 今年6月初,她圆满完成了任务,要回温州了,孩子们都自发赶到村口送她,送上一双绣花鞋底,递来草编的动物,依依不舍地和她一次又一次道别。如今,她每周还和孩子们通上一次电话,用四川话聊聊学习和生活。 “虽然一年的时间不长,但它让我成熟了不少。原来我也是个娇气、任性、不懂节约的孩子,但现在,父母都说我脾气好了,会替他人考虑了。以前我常买一些价格不菲的食品、生活用品,但现在我买一个比萨饼,就会想到这个饼的价格可以抵上山区孩子一年的生活费……” 回到温州不到一个月,张卓艳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作为温州大学(筹)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领路人,她将带领学弟学妹们去四川省广元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准备在那里建立爱心书屋、了解当地情况……(温州都市报记者王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