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重灾乡的抗洪“偏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0:41 海峡都市报
一个重灾乡的抗洪“偏方”(图)
顺昌县洋墩乡,巨大的山洪冲毁了防洪堤

  山洪、塌方、泥石流,每一个意象都似乎意味着灾难。灾难有时候是一种考验,一种警示。面对灾难,人类感受的除了恐惧、痛苦和眼泪外,还有抗争、坚强和爱。

  暴雨一直下。在今年的这次特大洪灾中,闽北、闽中重灾区的死亡人口中,无一例外都是死于山洪和滑坡。福州市区有防洪堤的保障,洪峰安然通过,但在顺昌山区,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属于当地特色的抗洪方式……

  实际上,山洪防治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难题,也是当今防灾减灾的热点。

  伤亡多由山洪所致

  说起山洪,人们可能很快会想起近期发生的两起悲剧:一起是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暴发山洪泥石流,102个孩子悲惨死去;而之前的5月31日,湖南新邵县特大山洪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百人。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致死815人,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76%,山洪已成了洪涝灾害中的“第一杀手”。

  许多人已意识到,山洪猛于水灾。拿顺昌的实例来说,在本次洪灾中,顺昌并没有发生一例因洪水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死亡的11人和失踪的2人,全部都是由于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导致。南平市市长陈桦曾介绍说,本次洪灾中,南平全市山体塌方超过1万处。

  山区防洪·成功样本

  反应:只有40分钟

  在闽北地区,从洪水预警到洪峰到达城区,只有短短8小时反应时间。而对于上游的山村,这个反应时间短得只剩下40分钟。

  短短40分钟,水位从历史最高标线暴涨2米,整个乡几乎找不到一座不被淹的房子。然而,在如此突然的灾难中,全乡所有人员无一人伤亡,这其中包括94岁的老人和7岁的智障儿童。这就是顺昌县高阳乡———福建6·17洪灾中受灾最重的一个乡的防洪经验。

  7月1日,记者来到高阳乡,这个地方的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防洪工程”———非常简陋、但起了大作用的“非工程”。

  预警:一只牙缸的妙用

  高阳乡是顺昌的最上游,它附近有两个水文监测站,一个在上游的建瓯,一个在下游的洋口镇,然而,这两个监测站的数字对这个乡来说意义都不大,“我们的上游有个水电站,下游也有一个,水位受水电站的影响,我们测水位基本靠土办法。”一个老人说。

  老人所说的“土办法”是牙缸加尺子法,把牙缸露天放,里面插一支标尺,下雨时,观察雨水在牙缸中的进度就可以了。按照村里人的经验:如果1小时内牙缸中的水位超过3厘米,就表示有危险了。然而,6月19日那天,在1小时里水位升高了近7厘米。这样的预测,让地势最低的振科村着急了,村干部开始四下疏散人群。

  撤离:两条逃生路线

  记者走到高阳乡最繁华的振科村。这个村庄的繁华史可追溯到100年前,那时,村庄里有庄丁,住宅设有箭塔和炮楼以对抗土匪,如今,该村的一条街上就住着156户460人。

  洪水在40分钟内暴涨2米,水刚淹到路面时,人们开始抢搬家中值钱的家当,但水涨得太快了,这时振科村的所有干部开始把人们从街中间向两边赶,街两边分别是逃生的两条撤离路线:一条通往村前的桥,一条通往村后山的路。

  只有40分钟,要把460个密集居住的人转移到安全地带,的确不容易。记者重走了当时的逃生路线,走到一处倒房时,村干部说,这里住着一位老大爷,当时说什么都不走,把他拉出来,他又钻回屋去,来来回回好几趟。最后,村干部硬是把他架了出来,刚一出门,房子的土墙轰然倒下,当他们走出弄子口,弄子里的一侧土墙紧接着倒下,接着,土墙一座挨一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过去,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走到了另一处废墟时,村干部说,当时这里有个小孩,头脑不太好,大家就像几个人围捉小鸡一样捉住了他,硬把他抱到了后山。

  从疏散的起始点走到终点,记者只花了10分钟,我们无法想象当时400多号人怎么从这里迅速撤离的,但正是因为他们行动迅速,保住了全村人的命,挽回了无法想象的灾难。

  山区防洪·山洪成因

  成因:地势陡峭易引发山洪

  顺昌县岚下乡平洋村,全村建在一个类似于“圆桶”的山腰中,背靠大山,面朝梯田,公路环山盘旋而上,结果山洪浩浩荡荡冲刷下来,冲垮了该村房屋及一些道路,幸亏人及时被转移出来。

  当地一名村民说,房屋建在山腰,务农活时比较方便,而且这已成了一个传统,没想过要搬迁。

  据介绍,顺昌地貌以低丘陵为主,且不少山地势较为陡峭,极易引发山洪灾害。“4月份,只几天有雨,5月份,却只有4天是晴天。”该县一名领导说,5月前的干旱,造成土地龟裂,5月份后,却积了饱和的水分,造成土地松软。6月份的连续高强度暴雨,在山丘、河谷形成山洪,使地层结构发生松动和微位移,导致山地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形成一条暴雨—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灾害链。

  预警:看不见的“系统工程”

  顺昌县水利局一杨姓工作人员说,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山洪灾害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而有效的预警办法。想要减低山洪灾害造成的影响,国外有些地方的做法是工程式措施,包括:在山洪和泥石流经过的地方建洪水道;在易滑坡处加固砌上一级又一级的缓冲坡……但这些工程成本太高,目前对于山洪灾害的预警主要以非工程措施为主。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目前他们的做法是,由气象、水利门、国土等部门联手,先制定出一些地质灾害检测点,让各山洪易发生地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控,遇到险情,立即通知居民撤离。目前顺昌全县境内有155个地质灾害检测点。

  在采访中,还有一名水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洪、地灾都是很突然的灾害,即使有征兆,也难以被即时监测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也不知道在哪发生,当你发现了它时,它也到退去的时候了。”

  在这种现状下,“非工程”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非工程”措施包括:预测气象、滑坡、水文,防灾预案和执行,报警方式,通讯,报警程序,撤离方向以及抢险方式等。实际上,这也是一套系统工程,但它是“看不到的工程”。

  面对山洪怎么保卫家园

  洪水来临,尚有时间作出反应,而山洪的暴发却是那么迅雷不及掩耳。

  其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2002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对山洪灾害防治作出重要批示,并指示研究提出防治山洪灾害的规划方案。2005年5月9日,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通过审查。

  在这份报告通过审查之前,也就是2005年2月,福建省已基本编制完成全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这个规划由省水利厅牵头,省气象局、省国土资源厅等10个参编单位的20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多精心编制完成。

  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下简称《规划》)中,我们看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山洪防御的办法。

  为保障山洪威胁区内人员和财产安全,《规划》针对目前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居民财产损失主要是居民住房的特点,提出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实施永久搬迁;对重要防洪保护对象,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加以保护;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居住于地势相对较高处的居民,在山洪来临前采取临时转移避灾措施。

  同时,《规划》还对山丘区内的人类活动提出了规范要求。不仅要求通过宣传,提高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还要求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