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拦洪削峰 善管闽江千里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0:50 海峡都市报
拦洪削峰善管闽江千里堤(组图)
科学调度,科学泄洪,水口水库让桀骜的闽江洪水温柔东流入海

拦洪削峰善管闽江千里堤(组图)
6月23日的闽江福州段堤外水位

  每次洪水,都让遭遇洪水的人们,多了一分成熟,多了一分理性,多了一分经验。

  不过,仅仅有成熟,有理性,有经验,还不够……

  “大禹治水”———堵与疏的故事,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

  大禹父亲———鲧,治水就是靠老经验———堵,但是他败得很惨!

  我们不能说鲧治水,没有理性,或者不够成熟。那么,鲧,到底缺少点什么呢?

  越来越多的防洪抗洪实践告诉我们:和洪水抗争,更重要的还需要有科学的决策。

  这次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做得都非常到位,福州城能够固若金汤,离不开这一点。

  洪水过后,在回顾“科学决策”时,我们同时关心一个问题:这一仗,我们胜利了,但以后的战役呢……

  所以我们深入探究这样的问题:“科学决策”如何“持续、永久、发展”。

  抗洪·思考

  城市湿地·洪水

  据了解,福州市湿地资源总量面积约有3438平方公里,是一个“湿地大市”。然而,在闽江福州段沿岸,到处可见沿江而建的景观台和鳞次栉比的高档住宅,从三县洲大桥往下十几公里江段沿岸,破旧的建筑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大大的红色“拆”字。

  据福州市环保局一位人士介绍,福州是个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城市,湿地每年都缓解福州70%的洪水,一旦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这是花几亿、几十亿建防洪大堤都无法办到的。生态环境脆弱,要恢复它就得花巨额费用,像西部退耕还林一样。

  福州市闽江下游管理处林勇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洪水在他的眼里,并不是毒蛇猛兽,“每一次的洪水过后,那里的自然环境就得到一次翻新,土地会变得更肥沃。”林勇说,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人和自然需要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早已成为专家们呼吁的重点,“就算无法做到退地还江,起码不能变本加厉地更改河道,侵占闽江的地盘。”专家们这样明确地指出,“不能为了实现小范围的局部利益,不顾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据了解,为保护湿地,省、市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必须要以法律形式制止不利于湿地保护的开发活动,由环保、林业、水产、园林和工商等部门组成协调管理湿地的机构,制定完善且可行的湿地管理办法。

  抗洪·科学决策

  水口适时拦洪削峰

  这次洪灾,闽江防洪系统有效抵御了洪水袭击。据福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福州城在大洪水掠过时能安然无恙,除受益于坚实的防洪堤外,还得益于领导的科学决策。

  岛上居民

  有惊无险

  据介绍,此次洪灾,福州之所以财产损失减至最低,无人员伤亡,水口水库在关键时刻的拦洪削峰为抗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科学调度,闽江最大削峰量达21%,有效降低洪水破坏性,大大减轻了闽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因水口水库地处闽江下游咽喉地带,它的安危关系着下游数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常规操作,入库洪峰达到3.23万立方米/秒,出库泄洪至少要3万立方米/秒,才能确保水库安全。然而,泄洪量过大,必将淹及福州部分低洼地段洲岛,诸如闽侯县祥谦镇龙祥岛,该岛有居民9000多人,防洪堤建设标准是24年一遇,可承受水口水库最大的泄洪量是2.92万立方米/秒,超过这个极限,岛上居民的安全会受到威胁。

  6月23日零点,闽江上游水库群启动水库联合调度方案,古田溪水库减少泄洪600立方米/秒,沙溪口水库减少400立方米/秒,这使得水口水库的入库流量减少1000立方米/秒。凌晨4时,水口水库迎来最大洪峰,出库流量降至2.88万立方米/秒,由于削减洪峰3500立方米/秒,下游水位由此降低0.6米,龙祥岛得以安全度汛。此时,岛上沉睡中的居民并不知道,他们避免了一场大洪水,避免了一次夜间的大转移。

  “千里眼”

  预警洪水

  据省防汛办有关人员介绍,在这次洪灾中,我省陆地覆盖率超过98%的江河洪水预警报系统、卫星云图系统、气象雷达系统、雨情水情监视系统、防汛洪水风险图系统、防汛远程视频监视系统、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为全省各级各部门构建起了灵敏、正确、有力的监测平台,为指挥部门防灾减灾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为领导、专家迅速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抗洪·战后总结

  在细节上找“蚁穴”

  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济斌分析说,通过这次防洪,我们发现有些地段防洪堤有漏水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再者,仓山区部分防洪堤内出现积水现象,下一步将健全排涝系统。此外,我们对低洼地带人员的转移预案及措施还要进一步研讨完善。

  对于防洪堤管护问题,福州市闽江下游管理处林勇主任说,监管无法做到百分之一百疏密,林勇举例仓山临江堤坝外下水道阀门被拆之事,“接到报告后我们立即赶去查看,接着马上又安放了新的阀门。”他解释,洪水之所以会从下水道涌进居民家中,是因为堤坝的控水闸门没有做到完全密闭,以及下水道阀门无法完全密封。林还说,这里的阀门不止一次被偷,每次刚装上不久就会被偷,这也反映出管理在人力方面不足的困难。

  抗洪·千里江堤

  滔滔洪水擦肩而过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2001年完成的上千公里江堤建设工程,在这次洪水中经受住了考验。1998年初,省委、省政府将上千公里江堤建设列入我省五大防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连续奋战四年,总投资37亿元,在凡需设防的72个市县城区,共建成江堤1019公里。

  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济斌说,此次闽江干流洪水没有给福州沿线造成大的损失,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闽江沿岸防洪堤的建设。

  1998年之后,福州市投入大量资金提高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现在,沿江滨一线的主城区防洪堤可以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仓山南台岛的防洪标准也提高到100年一遇,在福州地区,永泰、罗源、连江、福清的防洪堤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闽清、闽侯、长乐防洪堤达50年一遇,马尾、仓山防洪堤则是百年一遇。在这次洪灾中,闽江防洪堤有效抵挡了滔滔洪水的袭击。

  与此同时,城区建成了一批排涝设施,如魁岐、东风、彬德、洋洽等排涝站,在此次洪灾中,这些排涝工程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这场洪水量比较大,外江水位高,沿江的水闸无法开启,堤内所有的涝水都靠排涝机抽出去。

  他说,这次福州防洪成功之处主要有五点:一是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提早布置;二是福州防洪工程取得很好成效,千里江堤建设提高了堤防的防洪标准;三是“以人为本”,将低洼地带的百姓进行有效转移(除部分江边村民因不愿离开家园而被淹,但均及时获救);四是水利部门工作人员24小时巡防洪堤和值班排涝站,使福州城区未出现大面积内涝现象。五是科学决策,经过科学调度,闽江最大削峰量达21%。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