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坎儿井缺水葡萄“喊渴”——新疆“火州”吐鲁番印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4:05 新民晚报
坎儿井缺水葡萄“喊渴”——新疆“火州”吐鲁番印象(图)
  6月下旬至7月初,本报记者赴新疆采访,来到久负盛名的火州吐鲁番,体会那里的最干和最热。

  吐鲁番的夏天有超过40℃的高温,正午的烈日让人无法承受,所以午休的时间特别长,大家推迟办公。即使在晚上,如果没有空调,在房里也是呆不住人的。一进入吐鲁番市,街道两旁的民居外和屋顶上随处可见床架与铺盖。这就是有名的新疆十八怪之一:“铁床摆在大门外”。

  对此,吐鲁番市委副书记李江坦言:“吐鲁番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葡萄美名天下扬 谁知果农收入低

  吐鲁番有条美丽的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吐鲁番的葡萄干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人人都知道新疆吐鲁番葡萄的美名。但是知道美名是一回事,了解天下葡萄城又是一回事。

  事实上,当地单纯种植葡萄的农民很少有富裕的,因为种葡萄的收入实在太低。据了解,吐鲁番现有22.8万亩葡萄,而一般葡萄干每公斤才卖2.5元,即便是美国红提每公斤也仅卖20元。记者与一个赶“驴的”的小伙子聊天得知:他家共有5亩葡萄,5公斤葡萄才能晾成1公斤葡萄干,根据品质不同分档,一亩地收入才1500元到2000元。趁着旅游旺季,赶“驴的”每月能挣1000多元,但这样的日子每年只有4个月不到。

  看来,美妙的歌声与生活的现实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有许多人为了多挣些钱,盲目追求土地种植面积,自己开荒种葡萄。这样一来,年降水量仅16毫米、本来蒸发量极大的吐鲁番,缺水的矛盾就更尖锐起来。

  干旱缺水成威胁 提高品质靠科技

  2002年以前,吐鲁番市民在夏季用水高峰时3楼以上的居民都喝不上水,要半夜起来接水。那时候对水源的开发没有多少投入。现在经过几年的投入建设,高层楼房的供水基本解决了,但干旱缺水仍是吐鲁番生存的主要威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对此,吐鲁番市的领导有着清醒的认识。据吐鲁番市水利局长拜建军说,葡萄、瓜果都是耗水作物,保水差的戈壁滩葡萄地平均浇水一年20次,八九天就要浇一次;保水好的地一年浇12次。2万亩地的用水等于一个城市的用水啊。

  市委副书记李江认为,吐鲁番葡萄的生产销售水平,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品质不能保证。吐鲁番不应该是开荒种葡萄,而应该在现有面积上走科技之路,提高品质与附加值。

  1700条坎儿井 700多条已干枯

  到了吐鲁番,就不能不说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吐鲁番市有1700条坎儿井,现在700多条干枯了。即便剩下的水量也在逐年减少,原来一口井可以浇60亩地,现在只能浇20多亩地。对吐鲁番40多万亩灌溉面积而言,目前只有2万亩是节水灌溉土地,节水的任务和潜力都很大。

  吐鲁番是全国打地下井最密集的地方。开荒盛行,打井太密,是使水源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尽管困难重重,吐鲁番政府还是想有所作为,努力把吐鲁番建成一个小环境优质的地方。他们要建“节水型城市”,要建“园林城市”,要扩大公共绿地。听说以色列的龙头都是滴水,花盆都是滴灌。吐鲁番的领导也在借鉴推广以色列的经验,想在干旱、酷热、缺水的环境中,创造独特的和谐生活。

  离开吐鲁番的当天傍晚,吐鲁番下了一场较大的雨,这对火州来说无疑是一场甘霖。送行的小马说,一年才一场的雨让客人赶上了,真幸运。而记者更愿让好运气降福给当地的农民与坎儿井,造福于吐鲁番的人民。

  本报记者胡俊元

  在新疆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抢救人员准备加固维修坎儿井 新华社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