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战胜利)历史的回声(下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6:4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樊永强)

  尊严

  “我们对于这些官兵感到无限敬爱:他们能够忍受任何国家官兵都会因之放弃战斗的种种艰苦,继续跟日本人作战到两年以上。”——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正在长江流域考
察的英国女作家阿特丽被中国士兵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而事实上,中国军民就是这样靠着简陋的装备面对日寇整整抗击了8年以上。

  “中国人的伟大——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无怨无悔的忠诚、他们的认真、他们的艰苦卓绝——由中国士兵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备尝艰苦而不掉一滴眼泪;上级带他到哪里去,他就跟着去,毫不迟疑;他们要求的很少,而永远都准备付出所有。”——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在长期接触、训练、指挥过中国军队后,对中国人有了很深的认识。1942年7月7日,他在对华广播中如是说。

  “给予中国士兵以精神的鼓励和足够的粮食之后,那就没有一种困难不能安然度过。他们的毅力是无可超越的,他们的忍耐是举世无双的。”——在缅甸战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与中国远征军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样评价中国的士兵。

  “那些瘦削而有力气的中国民工们是第十四航空队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不论日军攻占了多少机场,美军仍旧能够继续活动。中国人几乎随处都能够迅速地建筑飞机场。日军毁了一个飞机场,就有两个飞机场产生。”——在中国战场上同日军搏斗多年的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由衷地赞叹。

  “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1939年8月,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到重庆访问。他和蒋介石会谈的那一天,日本飞机反复来轰炸,会谈被迫3次中断。对重庆的访问给尼赫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这样赞叹。

  砥柱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二战结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始终为中国战场所制约,这为日后盟军的反攻并取得胜利提供了保障。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和儿子伊利奥的谈话中庆幸地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1942年春,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屡挫敌锋,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并救出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官兵7000多人。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给予了高度评价。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正是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的抗争,拖住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主力,使苏联避免了在东西方两线作战的危险。斯大林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对援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崔可夫部署对华使命时明确指出。

  “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华民族的抗战赢得了世界的尊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道。

  “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中国,另一重天地。”——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阻挠来到陕北边区,在与从普通士兵到共产党最高领袖的长达3个月的采访之后,他对中国的未来满怀信心。

  警钟

  “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1942年2月23日,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跟踪包围,有汉奸在50米之外向他劝降。不断有熟悉的中国话突然从鬼子中间传来,杨靖宇又惊又气,狠狠地说。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1935年日军步步进逼,华北危急,蒋介石仍对日妥协,中国妇女界领袖何香凝一气之下把自己的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寄给蒋并附诗一首,以示羞辱。

  “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国事不可收拾。”——在抗战中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高官的贪赃枉法却骇人听闻。1940年春,毛泽东在延安讨汪大会上对此极为愤慨地说。

  “人们会问,日本农民在国内时视粮食为珍宝,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为什么到了中国后,他们不仅掠夺中国农民的大米,而且朝着运不走的粮食大小便?人们会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兵在进入孤儿院后,偷走孤儿的被褥,并不嫌其烦从楼下的院内搬来大块石头,将一所职业学校的纺织机械砸得粉碎?他们闯入学校,向墙上猛摔墨水瓶,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日军的暴行呈现出了一种虐待狂和破坏狂的特征,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1943年12月20日,爱泼斯坦在湖南常德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他在给《时代》周刊写的报道中发出疑问。

  “在十五年战争中,作为个人,日本没有一个战争责任者,即大家都有错。战争责任由全体日本国民承担,不是由领导人承担。所谓‘一亿总忏悔’,就是说无论是香烟铺的老板娘还是东条首相,都有一亿分之一的责任。一亿分之一的责任,事实上就是等于零,即变得没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几乎等同于没有责任。”——对于战后日本国民对罪行的开脱和“健忘”,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完)(责任编辑:罗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