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寻访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来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20:46 新华网 | |||||||||
新华网石家庄7月5日电(记者王文化、柳忠义)“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句歌词出自《大刀进行曲》。这首充满豪情的歌曲自抗日战争以来广为流传,它与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有关。1933年春,日寇进犯长城,国民革命军29军大刀队夜袭敌营,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取得了“九·一八”以来一场振奋国人胜利。 战斗发生地喜峰口如今已是一个沉入水中的长城关隘。喜峰口是燕山之中的要塞,
喜峰口现在是一个“京东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景区,当年交通要道已成一湾碧水,昔日雄关关城如灯塔般浮出水面,水下长城蜿蜒出水与山坡上长城相接,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抗日战争中,喜峰口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往事则是这个旅游区重要的人文资源。 1933年2月,日军侵犯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3月初日军已占领热河全境,直逼长城。此时,29军才匆忙赶到喜峰口设防。它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与蒋介石进行中原大战失败后,被蒋介石收编而成,并因这一“出身”屡受冷遇。开赴长城时,29军兵力虽有两万多人,但装备极差,重武器很少,弹药也不足,使用的步枪不仅样式陈旧,数量不够,许多还配不上刺刀。但在军长宋哲元的率领下,这支军队以保国杀敌为己任,士气旺盛。为弥补装备不足,每位士兵都配有一把大刀。 开赴前线之时,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29军苦战数日,阻遏了日军的攻势。3月9日夜,旅长赵登禹选出500名战士组成大刀队,踏着大雪袭击敌人炮兵阵地,用大刀砍杀敌人数百名,杀得敌人抱头鼠窜,夺得机枪十余挺,这是日军发动对热河的攻势以来首次受挫。之后几日,日军调集重兵,疯狂进攻29军的阵地,一度占领了喜峰口。29军将士在以大刀对抗大炮,伤亡很大但顽强不屈。师长张自忠等坚持在前线指挥。3月11日夜,29军组织了4个团再次夜袭敌营,赵登禹、佟泽光两位旅长身先士卒,在近距离的拼杀中充分发挥大刀的威力,砍死砍伤敌人逾千名,烧毁敌军车200多辆。 此战不仅夺回了喜峰口,还大振了军威,连一家日本报纸也认为“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消息传出后,自“九·一八”以来久受丧师失地打击的国人为之大振。何香凝先生一连作了好几首诗颂扬29军的战绩,其中有《大刀赞》,说:“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旧国术高。伏如猛虎进如猱,十步以内敌休逃。”在上海从事抗日运动的作曲家麦新创作了一首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就是《大刀进行曲》,它的副题为--献给29军的大刀队。 在飞机大炮的年代,挥起大刀有些无奈,但这无奈的背后是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此后,“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成了29军的军歌。4年后的“七·七”事变中,29军再次对侵略者挥起大刀。曾经在喜峰口战斗中名震天下的赵登禹、张自忠两位将军先后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用鲜血护卫了民族尊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大刀进行曲》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了一个民族在危亡中发出的呐喊。 1997年,河北省承德市将喜峰口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每年接待参观者上万人。当地目前正在筹建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完)(责任编辑:罗茜)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