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太仓携手打郑和旅游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8:26 南京晨报

  郑和论坛闭幕 为期3天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昨天在太仓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出席闭幕式并讲话,江苏省省长梁保华致闭幕辞。 作为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六大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会聚了当今海内外研究郑和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国际友好人士,全面总结了百年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外郑和研究的学术成果。成思危在讲话中指出,郑和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去了瓷器、工艺和文化,更架起了中国与
世界沟通的友谊桥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传统美德。 梁保华在闭幕辞中说,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深入推进郑和研究,弘扬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睦邻友好传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当晚,出席论坛的嘉宾和代表还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开幕式,并观看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扬帆天下”特别纪念晚会。 南京太仓共同打造郑和牌 一个是发源地,一个是起锚地,南京和太仓两市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在昨天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闭幕会上,相关专家认为两个城市间的“郑和”旅游资源应相互整合、联手,共同打响国际知名“郑和”牌。 据了解,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郑和长期生活的地方,南京至今仍保存着10多处与郑和有关的历史遗迹。如白下区的郑和公园就是当年郑和府的后花园,江宁区有郑和墓,鼓楼区的龙江宝船厂是郑和巨大舰队的建造地,下关区的天妃宫是郑和第三次归来酬谢“天妃”保佑而建的;秦淮区内大报恩寺琉璃塔是郑和下西洋期间,回来后断断续续监工完成的;雨花台区的渤泥国王墓,是当时的文莱国王随郑和航海慕名来到中国,客死南京的墓冢。这些都成为南京开发郑和旅游的宝贵资源。今年6月开通了专门的“郑和旅游专线”,但由于线路单一、缺乏包装,目前游客寥寥。 昨天,记者在江苏太仓采访时发现,太仓也新建了郑和纪念馆、恢复了天妃宫和郑和公园,对此,香港郑和研究会会长曾纬波、福建省长乐市旅游局局长曾国新等与会专家认为,南京、太仓力推“郑和”旅游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都修建天妃宫、郑和纪念馆,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复建设,这样就分散了宝贵的史料资源,既难以形成旅游开发价值,又没有特色可言。应该将两地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特色鲜明、互惠互利的效果。

  本次论坛组委会一负责人称,对于南京、太仓两个城市间“郑和”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计划中,只是个时间问题。 太仓与马林迪市“牵手” 昨天,从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江苏太仓传来消息,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日子里,起锚地太仓与郑和七下西洋的终点———肯尼亚的马林迪市正式签约,结为友好城市。这两座相隔万里的港口城市,经过凤凰卫视“凤凰号”帆船的远航,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太仓市市委书记程惠明向马林迪市市长姆瓦穆巴赠送了郑和宝船模型,马林迪市回赠了工艺品长颈鹿。昨天,驾驶单桅帆船“凤凰号”,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路线驶完全程的4位凤凰卫视勇士郑浩、翁以煊、何明礼、黄睿被授予太仓市“荣誉市民”的称号。特派记者黄益

  南京出现

  “郑和下西洋”雨花石

  晨报讯(记者刘霞)六合的雨花石收藏家曹萍在南京已经小有名气了,已经有了30多年的藏石历史。昨天,她拿到晨报来的这块雨花石,就是她的“宝贝”之一。这枚油泥石质的雨花石,长8.1厘米,宽5.5厘米,厚1.5厘米。石面的主色为绛红和淡黄两种颜色。石头的正中的图案是一艘古木桅船,船头微翘,船上的桅杆、船上站立的船员清晰可见。船下波涛滚滚,暗礁连连,船的右上方则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整个画面浑然天成,船体气势磅礴,是一幅郑和不畏艰难、从海面乘风破浪远航的壮观景象。请报料人秦先生领取线索费20元)(来源:南京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