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开自揭研究生培养“家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0:05 光明网

  记者 李新玲

  “一些导师学术水平比较低,长期缺少科研项目和经费,没有科研成果;一些导师长期与本领域的学者专家交流甚少,对本领域前沿发展缺乏了解;导师与学生各自的角色和职责还不够明确……”

  7月4日,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自揭家丑,指出了南开大学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侯自新首先指出,在研究生考试和选拔上,不能全面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不能真正实现优中选优。其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南开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因而可以指导出国际一流的博士论文。可是还有一些导师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很难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

  导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和职责不够明确,是侯自新指出的第三个问题。他说,有些导师带博士生和硕士生过多,个别导师甚至不认识自己指导的学生,导师的主导地位不明确,责任心比较差。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些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研究生不研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毕业时找个好工作的欲望超过对汲取知识、训练能力、积淀潜力的渴望,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

  2004年,南开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推出了以两年制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制从3年缩短到两年,但课程的学分要求没有改变,有学生提出课程负担过重,做论文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等问题。

  对于这种反应,南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说,不能因为学制缩短就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打折扣,任务加重恰恰是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

  此外,博士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创新性还不够,博士和硕士论文的指导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前沿性的博士论文选题,很难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在一些专业或导师那里,选题的随意性很强,影响博士论文的创新性。

  在自揭家丑的同时,南开大学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比如,在研究生招生中,要适度扩大面试的比重,注重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核,使一些基础扎实、善于思考、有研究潜力的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对于导师,要选拔有成果、有课题、有经费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不聘任或暂停聘任没有课题、没有成果、没有经费的老师带研究生,形成一个能进能出的机制。

  据了解,南开大学目前有440多名博导,可招收研究生的有300多名,几十位导师因为没有成果或课题失去招收博士生的资格。

  为了激发导师的创新活力,南开大学将出台学术休假制度,让导师们每隔一定时期有一段时间可以离开自己的教学岗位,到国内外访问研究,捕捉新的前沿课题,矫正科研方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