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陈水扁增税惹民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5:10 青年参考

  陈水扁一年前竞选时曾经承诺,任内不加税,如今却自食其言。

  5月31日,陈水扁表示,两三年内将民众税负担率提升至15%,中长期目标为18%,遗产及赠与税最高税率从 50%降至40%,短期内营业税升一至两个百分点。

  在提出税改之前,政府查税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打麻将所得都要列入课征范围。
另外,张惠妹、周杰伦、蔡依林 、张小燕等高收入、高曝光度的明星,也被列入税务部门的追查名单中。尽管这样,政府财政还是入不敷出。

  据台湾经济建设会的报告指出,近5年来综合所得税税源,个人劳动力所得约占综合所得税总金额的75%,资本所 得仅占25%,工薪阶级负担明显较重。

  穷人富人都反弹

  有反对党的“立委”批评,这种全民增税无异是“当局败家全民埋单”。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财政部长” 林全表示,全台申报所得最多的前40名有钱人,竟然有15个人缴税不到其总收入的1%,有8个人根本没缴税,因此应设 立富人最低税负制。经济小组召集人林信义表示,若民众租税负担提升至15%,当局每年可增加1400多亿新台币收入, 营业税调高一个百分点,可增加340亿新台币收入。重点正在这实际税收的增加数目,约1800多亿元新台币。

  “财政部”拟实施富人最低税负制,也遭到纳税人的反弹,岛内最大的民营制造业董事长郭台铭立刻批评政府加税不 该以有钱人或没钱人来区分,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效率。郭台铭还说,“如果有一天台湾经济不行了,连税都收不到,还有什么 公平可言?”他指出,政府加税的目的应该是提高运用效率,让全民都享受成果;但如果政府没有效率,加再多的税,也只是 浪费社会资源。

  新税法将调低“遗产税”

  台湾赋税不合理的地方,是在税法中包藏了许多专业的避税“窍门”,过去台湾有很多人利用所谓“捐地避税”的方 法,躲避所得税。由于去年“财政部”宣布不能用捐地避税,开始有不少人改用捐赠来避税,因为捐赠可以扣抵,对政府机关 的捐赠更可完全扣抵。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像前40名台湾所得大户的总所得大约270多亿元新台币,捐赠竟然就占了近200 亿,一旦捐赠就免税。而捐赠的技巧就是捐一些难以鉴定价值的东西,例如很多人都捐一些价值难以估计的东西,有人给美术 馆捐字画,有人给小学捐未上市的股票,有人甚至捐灵骨塔,通过捐赠,减少所得也就能合法避税。

  另外台湾富豪多有专人负责避税,例如台湾首富蔡万霖过世,交税不足3亿,但是财富远不及他的温世仁,因为突然 过世,没有避税,就交了数十亿的遗产税。这次税改中,当局准备将遗产税的税率放宽,宣布将遗产及赠与税从50%的最高 税率降至40%。台湾民众认为这又是一个当局图利富人的事证。

  但“立法委员”、台大财务金融系教授刘忆如认为,民众对遗产税调低存在误解。刘忆如解释说,翻开台湾税务部门 的资料,发现大部分上缴遗产税的家庭都是中等收入阶层,富人的避税方法很多。另外,遗产是个人缴税之后的劳动所得,在 留给家人时缴税是重复缴税,不合情理。

  目前香港已经取消了遗产税,美国也正在考虑是否取消这一税种,而大陆目前还没有遗产税。“税改是必须的,因为 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刘忆如说。

  但对于陈水扁为了增加政府收入进行税改的做法,刘忆如表示并不赞同。“政府财政困难,应该主要是减少支出。” 她说。

  刘忆如还举例说台当局在福利支出方面很不合理。“他们为了拉选票。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当地的老人发年金,以赢得 选票。”刘忆如说。

  另外,对于日益出走的台商,刘忆如也呼吁当局给本地企业更多的优惠,而不是调高营业税,才能留住台商在本地投 资。

  增税将导致物价上涨

  陈水扁日前提出的税改政策,“经建会”评估,岛内物价将因此增加0.34%到0.68%,可能创下近9年来的 物价新高。“经济部长”何美更指出,营业税率若真要调整,超过厂商的吸收能力,厂商当然有可能转嫁给消费者,造成岛 内物价的上涨压力。

  未来台湾会造成高物价、低所得的所谓“停滞性通货膨胀”时代。8年来因为政党恶斗而使经济停滞不前,台湾过去 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台湾的未来更加坎坷。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