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一离休干部整理出百余首抗日歌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20: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朱治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当时流传于冀中根据地的100多首民间抗日歌曲经北京市原二轻局离休干部张敬宪回忆后整理出来。现年75岁的张敬宪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年长日久这些歌曲会丧失,所以最近她自己将其清唱后录制了两盘录音带,准备交给有关部门鉴别保存。

  据张敬宪介绍,她出生于河北深县,其父张琴斋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当
时的安平县一区新兴庄创建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1938年冬,张敬宪才八九岁,在农村抗日民主政权组建的抗日小学读书。她喜欢唱歌,学唱了不少抗日歌曲,这些歌曲在当时非常好地起到了动员群众、团结抗日的作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她对儿时学唱的抗日歌曲仍记忆犹新。

  张敬宪回忆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全面侵华。国民党驻冀中地区的53军却一溜烟地往南逃跑,当地的官员、老财们也跟着跑了。一时间,当地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四起、民不聊生。很快,共产党、八路军来了,建立起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冀中行署;地方上的自卫队、人民军、游击队等各种武装整编为八路军三纵队;各县区相应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也都有了武装大队、小队;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张敬宪回忆,从1938年至1941年期间,冀中抗日根据地生活非常艰苦,但群众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等口号深入人心。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很活跃,当时有一种风气,人人都会唱歌,谁会唱的歌多、谁会的新歌多,就表示谁进步。去受训要学新歌回来,去串亲也要学新歌回来,年轻人见面先问你会唱什么歌。县区干部到村子里来,会唱歌的就特别受欢迎;开会秩序不好维持时,领大伙儿唱个歌就安静下来了。每次开大会时,会前都要唱歌,村与村、单位与单位,大家比着唱。就是在地里干活,也是一边干活、一边唱歌,锄地锄累了,歇下来唱一阵歌再干活。

  “有一次,我从电视上看到王洛宾讲话,说到抗战开始他从北平出来到太原,写了一些抗日歌曲,但大多忘了,接着他唱了一句‘老乡们要求解放只有上战场’,我即刻想起下一句‘背起背包拿起枪……’。”张敬宪说,那时的歌都是反映形势的,宣传抗日、宣传政策,大众化、特上口,唱起来特开心、特来劲。比如,为使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歌曲唱道:“不分党、不分派、不分工农兵学商,一块窝窝(指吃的窝窝头)、一件衣裳,都要送到抗日的战场”。又比如,1940年初皖南事变时,儿童团受训回来不几天就唱开了:“何应钦真黑心,惨杀我们的新四军,全国人民不答应,都要公审何应钦。”那时每实行一项政策,都会跟着出一批新歌。(完)(责任编辑:罗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