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昨日成功在沪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09:2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 郑章伟 徐宏文 实习生 王如一)

  昨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在洋山港举行。虽然是演习,但昨日演习海域刚好出现大雾天气和大潮汛,让演习几乎成了实战。

  据了解,此次演习共有海事、海军东海舰队、东海救助局、边防、海关等24个单位参
加,演习内容包括人命救助、联合灭火、油污控制、保安事件四个阶段。演习还邀请了香港、澳门、台湾海上搜救机构的人员观摩演习,俄罗斯、美国、东盟10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也派员观摩演习。

  大雾让飞机无法“参战”

  上午10点半左右,演习现场高频电话传来消息,受天气影响,飞机参加演习部门内容被迫取消。

  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机服务队的张书记告诉记者,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B-7310直升机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队超级美洲豹L-2直升机停在外高桥高东机场。高东机场的起飞条件是能见度3公里,云底高300米,而昨日上午高东机场的起飞条件不符合民航总局的要求,能见度只有2公里,云底高180米,两架直升机在发动机已经启动后,还是不得不放弃起飞。

  因浦东机场有盲降设备,香港特区政府飞行队的固定翼飞机———捷流-41在客服重重困难后,11点23分在浦东机场起飞,于演习接近尾声时抵达演习地,并在现场抛下一只救生筏。

  潮汛让演习逼近实战

  原定的空上救助临时取消了,演习全部改用水上救助。但昨日刚好又遇到大潮汛,水流湍急,给参演船只的操控带来很大困难,更加大了救人的难度。记者在现场看到,载有消防装备的搜救船无法锁定目标进行消防工作,为灭火工作也带来了不少困难。

  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表示,虽然现场水流急、风速大、能见度较低,海面情况十分复杂,对完成演习任务带来一定难度,但却使演习更逼近实战情况。

  演习达到预定目标

  虽然受到天气和潮汛的影响,但所有参演单位都按照演习预案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对此,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表示满意,他表示,昨天的演习基本达到了演习目的,即展示了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海上遇险搜寻救助能力、寻求社会合作的能力、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保护国家海域环境的能力。

  演习现场

  不到10分钟救起落水者

  本报讯(记者徐宏文)昨天清晨7点30分,记者随着交通部救捞局的工作人员踏上停泊在高洋山码头上的“德意”轮时,救捞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艘双劳模船,船长是劳模船也是劳模。在这艘船上,记者见证了演习中救人的过程。

  当船队驶入指定位置后,演习开始,两艘轮船发生碰撞,有人落水,指挥中心要求各船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搜救。接到命令后,德意轮按照程序进行搜救。突然,在船右舷大约5度不到100米的地方发现有人落水。落水者释放了一颗信号弹后,救生快艇发现了他,立刻加足马力往前驶去。

  快艇迅速赶到后向落水者抛去一个救生圈,随后将他拉上快艇。在接到落水者之后,快艇立刻靠上等待在一旁的德意轮。落水者从落水到被救护上船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德意轮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观摩者连呼“不过瘾”

  本报讯(记者马芸)昨天的演习特意安排了200多名观摩者乘“假日号”观摩,由于飞机编队检阅的临时取消,以及观摩距离较远,让不少观摩者大呼“不过瘾”。

  昨天早上10点半,“假日号”最高的9层观景平台早已站满了观摩人员。“演习开始了,快看,列队检阅的船只已经驶过来了。”朝着一位观摩人员手指着的方向,记者看到,30艘参与演习的船只一字列队朝演习区域驶来,周围一阵惊呼。“编队检阅的飞机怎么不出来啊?”身边的话音刚落,只听到现场广播介绍:“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飞机与直升机编队检阅临时取消。”“哎,飞机列队以及营救是很重要的一环啊,少了飞机多没意思啊,天气还没那么差吧”,随之,现场一片遗憾声。

  此外,整个演习过程中,假日号上的观摩人员普遍反映,除“海铃”轮的起火灭火环节看得稍清楚之外,营救落水人员、排油污、恐怖威胁等三个环节都因距离较远,而使船上不少的观摩者大呼:“不过瘾”。

  相对于看热闹的观摩者,应邀前来的各地官员对此次演习的评价则几乎一致为“成功圆满”。一位来自北京的海事官员表示,20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完成这样一次演习相当不容易。

  相关背景

  两年组建4个救助飞行队

  本报讯(记者徐宏文)昨天,记者从交通部救捞局获悉,经过两年的建设,我国沿海岸线已经建立了18个救捞基地,76个待命点,组建了四支直升机救助队,具备了50海里以内地沿岸快速救助反应能力,沿海海空立体救助初具规模。

  直升飞机救助是海上人命救助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运用直升飞机实施海上人命救助是海上救助方式上质的飞跃,也是综合国力的反映。

  2003年3月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同年7月15日在长江口水域实现海空联合立体救助功能之后,交通部又相继组建了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和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等三支救助飞行队,通过购买、租赁、协议等方式,拥有6架固定翼和直升机担负沿海救助待命值班任务。

  另外,我国还实施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在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沙海域设立了18个救助基地,选择了76个待命点,具备了50海里以内地沿岸快速救助反应能力。

  至此,我国沿海海空立体救助初具规模,已经形成覆盖渤海湾、长江口及舟山水域、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等4个重点海域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初步实现了上述4个区域的海空立体联合救助功能。

  部分参演机船介绍

  海巡31

  担任本次演习的现场指挥船是“海巡31号”,它是第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的装备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大型海巡船。“海巡31号”拥有目前最先进的光电跟踪取证设备。

  东海救131

  由上海船厂承建的“全天候”大马力海上专用救助船“东海救131”轮,是2003年6月起启动的一系列救助专用船建造计划中的第一艘出厂的海上救助专用船舶,该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持力不少于30天,涉及救助人员100人,可在“无限航区”航行。

  德意轮

  德意轮建造于1990年,是一艘设备先进、续航力强等众多优点的救助拖轮。1996年1月,该轮历时155天、航行30000多海里,圆满完成了环球拖航任务,名声大振。2003年10月,又一次承担了国家重大国防任务,为确保“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该轮和兄弟局拖轮一起远征,执行载人飞船海上紧急救援保障任务。

  捷流41型固翼机

  昨天参演的唯一一架飞机,隶属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

  该飞机速度最快为250海里/小时,主要用于执行远程搜索定位,搜索半径可达500海里;它有准确的空投能力,可以空投大到救生筏、小到定位烟雾弹、无线电定位浮标的设备;飞机上装有强力探射灯和悬停系统,能不分昼夜执行任务;机腹下还装有单缸灭火系统和灭火泡沫,特别适于海上灭火。

  (记者徐宏文郑章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